舒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邳州市报点赞舒兰母亲,一位农村百岁老
TUhjnbcbe - 2024/8/13 0:05:00

我娘是一位很有趣的母亲

她没有看过书

却最喜欢书

并不是为了夹鞋样和花线

她说书中有仙女

书中有黄金

——节选自舒兰诗《我娘》

一个秋天的上午,地处邳城镇境内的城山,沐浴在一片祥和的阳光中。

在一座青草簇生的墓前,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虔诚地献上花圈。他们一字排开,跪在地上,一个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嘴里念叨着:“戴奶奶,我们给您老人家报告喜讯来了。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全都考上了!”

这几个孩子来自碾庄镇韩庄村,安息在墓中的是台湾著名诗人舒兰的母亲戴老太太(本名张振英),这几年,每到新学年开始前的那段日子,总有许多孩子奔波数十公里,把升学的喜讯告诉他们的戴奶奶,一位已去世多年的老人,却受到孩子们如此的敬仰和爱戴,是因为老人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捐出了儿子敬奉的生活费,设立了奖学基金。而这些孩子都是伟大母爱的受惠者。

您说

台北的生活虽然像天堂一样

但两只脚总觉得没踏在地上

——文晓村《您是我们大家的妈妈》

年10月26日,台湾桃园机场。巨大的候机厅里,一群人正围着一位老太太话别,老人就是戴老太太。天已向晚,大厅外,苍茫的天地间风狂雨骤。萧飒的风声,渐沥的雨声,更给送别的场面添了一层凄迷的离愁。

此刻,送别母亲的舒兰心里乱极了,往事历历如昨。自17岁离开家乡到台湾,至今已39载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乡愁愈发重了。那浓的化不开的乡愁,流露在他腕底笔下,成为和血和泪传唱不衰的佳篇。他思念故园风物,更思念慈爱的母亲。年,台湾解禁了,年春节前夕,他几经辗转,把母亲接到了台湾。他总以为,自己和同在台湾的弟弟膝前尽孝,母亲可以在此安度晚年了。多少个夜晚,全家人围着母亲谈天说地,忆昔话往;多少个周末,他们簇拥着母亲留连公园,醉心于良辰美景。母亲宽厚慈祥而健谈,也深得自己那帮诗友的爱戴,他们亲切地称她“戴妈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母亲的眼角眉际流露出一种愁绪,有几次竟然在无人处悄然垂泪。终于有一天,母亲发话了:和你们兄弟在台北,我生活的很幸福,可我就是想家,梦里尽是和我拉呱的亲邻故旧,梦里我都想闻一闻老家那田野和炊烟的味儿……尽管全家人激烈反对,可老人去意已决。舒兰理解母亲,他能接来母亲,却接不来母亲歌哭于斯的那片故土。他安排好母亲的归程,并送给母亲元生活费用。

登机的时刻到了,母亲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登上舷梯。她的腰明显地佝偻着,风撩起她的白发,像飞舞的雪花……这一别恐怕是诀了!舒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

您热爱大运河边的土地

爱的执着

爱的深沉

您把自己的花、叶、果实、心血

完全奉献给了故乡的人们

——戴子腾《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戴老太太回到了家乡,前来问候的乡村领导和乡亲们挤满了她家的小院。孙子戴俊平忙着给大家倒茶、敬烟、散糖,阵阵欢声笑语不时飞出院外。两年过去了,老人却感觉恍如昨日,在乡情亲情的滋润下,她那颗饱经岁月沧桑的心,仍让人感到那么温暖和充满活力。

戴老太太带回的元钱,在当时是比不小的数目。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孙子一家一贫如洗,太需要钱了,左邻右舍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可他们全家扔挤在低矮破旧的草屋里,家中连一样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更别说现代化的电器了。可戴老太太没把钱用在这上面。她依然十分节俭,抽最低档的烟,穿打着补丁的旧衣裳,饭桌上也是农民家中最普通的饭菜……

这笔钱该怎么用?好多个夜晚,戴老太太辗转反侧,总觉得该给乡亲们做点事。她琢磨着,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舒兰是名扬四海的诗人,书畅、书陆也都事业有成,就连孙子俊平也在父辈的熏陶下笔耕不辍,常有作品见诸报端刊物。可自己所在的戴场村却文脉奄弱,建国后几十年才出一名中专生。对,就把这笔钱捐出来,设个奖学金吧,让戴场村这些庄户人家的孩子们多出些人才。

戴老太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孙子和孙媳妇,通晓事理的戴俊平夫妇十分支持。戴老太太又找到了村民小组长武文礼,武文礼劝老人家:“您岁数也不小了,等着用钱的地方不少。您为大伙的一片诚心我们领了,钱就甭拿了。”可他到底没犟过戴老太太,只好点头应允。

年8月30日上午,碾庄镇韩庄村村委会院内,人头攒动,鼓乐声声,“戴场奖学金”首次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学校的孩子们来了,村里的乡亲们来了,县乡的领导也来了,上午9时,颁奖仪式正式开始。在孙子的搀扶下,已是99岁高龄的戴老太太走到台前,向本村首次获奖的十名考取高初中的学生颁发了20至50元不等的奖学金。满头银发的她,脸上的皱纹里漾满了喜悦,发一份奖学金,嘴里夸一声“好孩子”。十个孩子十分腼腆而纯真的笑脸围在老人的身旁,她缓慢而悠长的说道:“乡亲们,我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戴场,作为老辈,总该为孩子们尽点心意。这钱不多,先只能奖励戴场的孩子,等以后再有了钱,我还要奖励咱全韩庄的孩子……”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人们把最真诚、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位伟大的母亲!

颁奖会后,获奖的几个孩子觉得过意不去,买了礼物登门致谢。老人的脸一下子冷了,她生气道:“不懂事的孩子啊,我拿出这点钱,是想帮你们好好学习,算不了啥,你们学上好了,不买东西我也高兴,买东西我才生气哩。这些东西拿回去给自己老的吃吧,说什么我也不收。”礼物送了几回,戴老太太到底也没收。后来孩子们放下礼物就跑了,戴老太太便把东西送到村民小组长家,让他退给孩子们。

您去了

乘鹤西归

那音容让亲人留恋

让回忆生根

我等虽不是您亲生骨肉

却贪婪沐浴在春晖里

——节选自鲁松《月落》

年麦子黄梢时节,戴老太太偶感风寒,一病不起。她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了,把孙子俊平叫到病床前,细心叮嘱道:“俊平,我活了这么大年纪,晚年为孩子们设奖学金是个心愿,也是今世一场对戴场乡亲的交待。原想把奖励范围扩大到全村,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了。我去后,你一定要把奖学金一年一年颁下去,为戴场子孙后代造点福。”戴俊平含泪点了点头。7月18日,百岁高龄的戴老太太漫长的人生旅程画上了断肠的休止符,离开了她挚爱的乡土和亲人。

送葬这天,天幕低垂,细雨轻飘,市、乡、村领导及全村的男女老少余人簇拥着老人的灵车,缓缓行进在送别的路上。

戴老太太去世的噩耗传到台湾,许多文艺团体自发组织了悼念活动,舒兰饱蘸着泪水、血汁写下了一首悼亡诗——《我娘》。诗人巴楚、文晓村、鲁松……纷纷作诗撰文,悼念他们敬爱的“戴妈妈”。《海鸥》诗刊还专门出了一期纪念专辑。

戴老太太捐资助学的义举,产生了可喜的结果。第二年,村里破天荒有两人考取了大学和中专。随后,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截至今年,全村已有11名学生考入了大中专院校。

一位哲人说过:死者如果不能活在活人的心里,那就真正的死了。

戴老太太走了,可她却鲜明地活在许多人心里。她和她的奖学金将常在人间。

她播下的是爱,是对生养自己这片土地、是对这片土地上淳朴乡亲的挚爱。她播下的是种子,文明的种子,精神的种子。人们会含笑看着她生根、发芽,开出璀璨的花朵。

(本文引诗选自台湾《海鸥》诗刊纪念戴大娘专辑)

本文最初刊载《邳州市报》年12月29日第四版《一个百岁老人的心愿

1
查看完整版本: 邳州市报点赞舒兰母亲,一位农村百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