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
天府文化的自信心从何而来?从历史上来看,成都自古人才辈出,当代大家更是不胜枚举。“文化”这张名片,对于成都来说一定是不陌生的。从营造成都书香氛围,到打造成都文化地标,再到评选成都文化名人……一时间,成都风貌正以文化为载体,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
作为成都市城市向南发展的中心地带,年以来,双流区紧紧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三城三都”的任务,致力将双流区打造为“天府文创之港”。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和根基,要充分挖掘我区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打好“文化”这张牌。在这种理念下,双流教育将“文化”这一核心内涵贯彻到学校教育中去。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积极培养优秀的天府文化的发掘者、创造者以及弘扬者。
那么对于双流区的学校来说,是如何在大理念的指导下去弘扬天府文化的呢?来看看这些充满着浓厚蜀韵味道的民族特色是怎么在双流各个学校里绽放光彩的吧。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
圣菲小学
蜀韵味道:影戏
年4月30日,北京教育学院成都研学教师团到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开展“蜀韵京味”美术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京蓉两方分别展示了以各地文化特色为主题的美术课程,同时也召开了相关研讨会议,研讨两地艺术文化教育现状共同点和差异点。本次活动之后,双方都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继承传播意识有了新的想法。
课堂
关键字
本土文化、学科融合、自主创作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的祝佳老师和赖亚老师,还有来自北京的李娜老师,分别以“成都皮影”和“北京胡同”为主题展示了两堂精彩纷呈的美术课。
特别是从圣菲小学的这堂“皮影”课里,我们看到了本土文化、学科融合、分享灵动等多种课程亮点。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展示了厚重浓郁的天府文化,获得了北京专家和教育同仁的一致赞扬。
语文教师参与到美术课中
孩子们首先了解故事背景以及都江堰的地域文化,以此来进行剧本的创作编写,编写出了《李冰治水》的故事剧本。然后再设计人物角色,根据当时蜀地的服饰特点进行相关角色的皮影人物创作,再将图纸转变为皮影,最后再进行影戏展示。
圣菲学生现场表演自编皮影剧本《李冰治水》
一堂美术课,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了绘画和皮影的手工制作,更是让他们有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了家乡文化的机会,并在这种浸润下产生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北京老师展示的《北京的胡同》课堂中也提到——北京有胡同,成都有宽窄巷子,学习美术不光是画一幅好画,是要用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一个家乡文化的宣传者、弘扬者。
研讨
关键字
本土文化、学科融合、自主创作
成都市美术教研员特级教师辜敏老师现场分享
圣菲小学肖红主任分享学校非遗工作坊概况
圣菲小学的课程充满了天府文化的影子,这并不是一个特列。双流教育始终贯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打造空港文创赛事名城,努力为天府文化留下双流根脉”的理念,并将其植入课程构建中,培养学生成为这一理念的执行者。
研讨后,北京同仁参观圣菲小学非遗工作坊,深入体验了融合了天府文化的五大主题下的校本美术课程。
圣菲小学五大主题非遗工作坊
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们来说,文化自信不应该是口头上的宣扬,而应该是切身实际的体验。圣菲小学选取了天府文化中的五大元素进行课程拓展,开发了丰富且具有儿童视野的传统民俗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产生自信自豪感,让文化得以传承。
感受
双流教育深入圣菲小学非遗工作坊
了解到了孩子们和老师们的感受
双流区永安小学
蜀韵味道:纸艺
《剪纸》作为永安小学“尚美”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了学校的特色精品课程。
将剪纸作为课程引入到学校的教育中,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民俗文化的展览,还有陈岳叔叔也对他们精美的剪纸赞不绝口哦。
美的教育是多种多样的,永安小学开展爱心义卖,把老师和学生们的剪纸作品售出,所得款项捐赠给了凉山州美姑村小学生。爱与美结合的教育,就这样子在孩子们小小的心中,慢慢发芽。
双流区东升小学
蜀韵味道: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剧《别洞观景》在央视《过把瘾》栏目
获四星宝贝大奖
▲川剧《滚灯》在央视《过把瘾》栏目
获五星宝贝大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秉承着这一理念,双流区东升小学致力于发展川剧的校园特色课程,让川剧成为了这所学校最亮眼的名片。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函〔〕10号)精神,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部门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复核,认定所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成都市共有12所学校上榜,双流区东升小学以传承项目“川剧”获此殊荣!
▲东小参加四川省艺术节获一等奖
▲《中国有川剧》在东升小学拍摄
通过开展川剧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的“三进”研究,学校实现了川剧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研发出了关于川剧的校本教材。
对于儿童来说,环境的浸润和渲染非常重要。走进东升小学,随时都能看见川剧文化的元素,感受到和谐、古朴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从小学就开始和“川剧”做朋友,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优秀的家乡文化传播者。
双流区*龙溪学校
蜀韵味道:舞龙舞狮
▲*龙溪火龙舞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精神的象征。*龙溪就是中国龙文化最集中的地方,特别是火龙舞更是独具特色,驰名中外。
*龙溪学校作为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校推广发起学校之一,在传承*龙溪全国“火龙之乡”这一非遗传统文化发挥着学校教育的作用,象征着*龙溪学校舞龙运动技术水平。同样也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促进了*龙溪学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年第六届全国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广东韶关乳源高中落下帷幕。成都市双流区*龙溪学校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代表参加本次盛会。取得了年第六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教工舞龙竞技赛第三名、初中男子组规定套路冠*和初中男子组自选套路第五名的好成绩。
学校整合*龙溪古镇龙文化和学校资源,开发了少儿龙训练课程,开设少儿舞龙课,作为特色校本课程纳入到了学校课程体系中。
学校也积极推进“舞龙舞狮”文化,除开平时的刻苦训练之外,还邀请到了西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到了解宣传*龙溪地方特色文化的队伍中来。
毫无疑问,*龙溪学校将舞龙舞狮运动和体育教育相互联系是一个在学校教育领域发展地方文化特色最好的例子之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将在传承中登上更大的舞台。
四川大学
西航港实验小学
蜀韵味道: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渊源上溯至宋元明年间,源自塞北江南的杂曲、调腔和小曲、戏腔,与本土的巴渝蜀川的徒歌俚调交融衍生,有了清音早期词句及曲调的基本形态。
怎么让这些宛转悠扬的曲调传承呢?一群小“清苗”就组成了川大西航港实验小学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团,一起在老师的引领下,将那一首首久远又动听的声音传承下来。
▲参加成都市文艺志愿者公益典礼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清苗艺术团曾受邀参演成都市文艺志愿公益典礼暨天府艺术名家“六进”启动仪式,与四川清音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牡丹表演金奖得主田临平老师同台表演,奉上一曲四川清音传统经典曲目《小放风筝》。
▲参加“名家艺术讲堂·传统篇”电视栏目
四川清音独特的唱腔、边唱边跳的形式在表演中被同学们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学校不仅仅是将“四川清音”文化展露在舞台形式的传承中,还将其与其他科目相结合,纳入日常的教学内容里,于是我们得一看见孩子们眼中,美丽的清音演唱画面。
▲学生美术作品
天府文化
他们是四川的孩子,是天府之国未来的希望。
皮影戏,剪纸,川剧,舞龙舞狮,清音......无数个灿烂的民族文化等着被他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都准备好了!
更多双流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