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促进吉林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粮道”。
品牌引领,提升品质树形象。实施“吉林大米+”战略。整合省内优质区域品牌、重点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制定“吉林大米”统一标识,形成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矩阵。政府搭平台,协会严把关,企业唱主角,协同运作,整体推进。围绕吉林大米稻作文化、品质特征,出版《解码吉林大米》等书籍,大型纪录片《稻米的故事》登陆央视频道;面向销区,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了多场宣传推介活动;综合利用传统媒体、自媒体和吉林大米两微一网,传播品牌声音。创新开展吉林大米“云推介”,持续扩大吉林大米品牌影响。
联盟带动,整合资源聚合力。依托省内大米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统一使用“吉林大米”标识。引导建立“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盟企业+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夯实产业基础。吸收水稻育种、产品营销、品牌策划等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联盟体系。目前,产业联盟企业已发展到69家,成为吉林大米平台搭建、品牌宣传、产品销售、产业联动的核心骨干,在水稻基地建设、优良品种推广、优质产品开发、优质品率提升、营销模式创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示范,追根溯源保质量。制定颁布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吉林稻花香”“吉林长粒香”“吉林圆粒香”“吉林小町”等4个市场热销品种的团体标准。围绕吉林大米产购储加销制定了全产业链各环节操作规范,并推出《吉林大米收储5T标准》,确保品质稳定。依托联盟核心企业建设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繁育基地,试种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全面推广市场反响较好的水稻品种。按照“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质量溯源要求,开发吉林大米大数据平台,组织全省家大米加工企业依据质量溯源要求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打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边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营销发力,创新模式拓市场。瞄准国内销区市场,围绕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定位,陆续推出直营店(柜)、电商平台、产销直通、吉田认购4个版本的营销模式。规范吉林大米直营店和专柜的形象设计、产品包装和服务外延,对符合标准的直营店、商超专区实施了资金奖补,持续推动吉林大米直营店、商超专区销售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吉田认购”专属稻田营销模式,搭建“吉田认购”交易平台,完善配套设施、运营机制和服务规范,通过“互联网+农业”“基地+市场”“消费+体验”的营销模式,把产品资源、产地资源有机整合,并赋之以专属服务,实现了产品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叠加,产生了“1+1>2”的效果,实现了吉林大米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共建共享。
产业延伸,三产融合促升级。为提高大米优质品率,增加优质粮食供给,依托吉林大米联盟核心企业,向上延伸推进基地建设,向下延伸拓展营销渠道,以品牌为纽带,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地连接起来,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涌现出了以秀美稻田为依托,集休闲观光、文旅娱乐、农事节庆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也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成为品牌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与品牌建设之初相比,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近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80%,企业自有水稻基地面积达到万亩,中高端大米年产量增长到20亿斤以上。年,吉林市被确定为北京冬奥会指定用米基地;年,吉林大米旗下区域品牌舒兰大米成功登上“雪龙号”,成为中国南北极科考队指定用米。-年,吉林大米连续三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为吉林农业“第一品牌”,闪亮的“白金名片”。
来源吉林农村报
总编孟繁杰石巍韩铁英
编辑迟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