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海外网
TUhjnbcbe - 2024/10/20 16:31:00

来源:海外网

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高度评价他们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有难,召必至。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是医师也是战士

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花甲明志,临危领军战非典;耄耋生辉,星夜逆行奔武汉。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

1月18日傍晚,一张钟南山坐高铁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在奔赴武汉的高铁餐车一角,他满脸倦容,眉头紧锁,闭目养神,身前是一摞刚刚翻看的文件……这次小憩,是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连续4天奔走于北京、广州、武汉的一个瞬间。

1月20日晚,钟南山首次向公众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及时提出“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防控策略。半年多来,钟南山领导的团队在新冠病毒领域已取得40多项研究成果。他与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视频连线30余次,开展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经验。

“我们相信钟南山。”这是网上最常见的留言。钟南山,既有院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看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获益,我很欣慰。”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逆行出征,在武汉抗疫82天。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的誓言铿锵有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张伯礼建议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达到早期干预目的。

医院开始收治患者时,医院院长刘清泉写下请战书,提出医院。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中医国家医医院。截至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医院、调查疫情、调制处方、制定方案,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临床研究,为指导全国中医药治疗提供了经验。“疫情来了,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必须要冲上前去。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我只是干了我应该干的事。”张伯礼说。

抗击疫情期间,医院医院,往往凌晨两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个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即便妻子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隔离治疗,他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张定宇患有渐冻症,由于病情日益加重,双腿僵硬,步履蹒跚。他却笑言:“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坚守在救治一线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张继先一直奋战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第一线。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她意识到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尤其是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以及急诊。由于处理得当,张继先和她的团队无一人感染。她带领科室团队,竭尽全力,抢救生命,挽救了许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刘智明生前系医院院长。2月18日,他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51岁。

1月21日,医院接到上级通知,作为医院,要在两天内腾出张床位,压力之大,超乎想象。刘智明迅速启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大规模收治病人的当天,刘智明病倒了。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1月25日,刘智明住进ICU,还在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核酸检测试剂盒有没有到位、检测人员有没有配齐等事项。他牵挂着病人、惦记着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疫情不退人不撤

疫情肆虐,八方驰援。湖北,成为重症医学专家的“主战场”。全国各地赶赴湖北的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超过1.1万人,接近重症医学专业总人数的10%。其中,在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占到1/3。

医院中法院区,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在没有配齐三级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果断实施气管插管,挽救了一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当新一批队友进入病房需要培训时,他带领团队一个一个看病人,不吃不喝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中唯一的重症医学专家,医院重症病房的建立,医院中法院区ICU的运行,再到黑龙江边境口岸地区疫情的防控,杜斌始终冲锋在前,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

一月白头,无怨无悔。医院副院长邱海波穿梭在武汉各个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病房,观察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治疗反应。他不顾感染危险,连俯卧位通气这样的“力气活”也是亲自上阵。从严冬到酷暑,从江苏到湖北,再到黑龙江、吉林,总计抗疫天。直到吉林省舒兰市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他才返回南京。邱海波说:“在最具挑战的现场,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

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是第一批抵达武汉的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他提出“有创通气”和“增派呼吸重症人手”两个要点,成为后来整个抗疫医疗工作的关键。

从2月7日起,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三次临危受命。从武汉到绥芬河,再到乌鲁木齐,他一直奔走在抗疫路上。

康焰刚到武汉,就接收了两名需要做气管切管的患者,这项操作的风险系数相当高,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我来做第一台!”在病房里,康焰完成了医疗队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气管拔管、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经皮气管切开、第一例有创机械通气ECMO患者转运等高难度工作。

“疫情不退,就没有理由撤退。”当湖北及武汉患者救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陆续撤离,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的8位专家留守当地,继续救治工作。如今,他们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各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记者白剑峰王君平

《人民日报》(年08月20日第02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