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陈方媒体该以怎样的情绪报道玉树vehpnqms
TUhjnbcbe - 2020/6/27 12:59:00

陈方:媒体该以怎样的情绪报道玉树


伤痕玉树的废墟中,有一些面孔我们必须铭记:一位女孩在废墟之中被困了12个小时,在回答完消防人员对于受困情况的询问后,女孩冷静地对前来救自己的消防人员道谢:“真的,谢谢你们!打扰你们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14日,这段新闻视频被转载至络后,无数友为淳朴善良的小女孩动容。在地震威胁着自身生命时,没有抱怨,反而抱歉打扰了救援人员。生死关头的这份感恩让很多人泪如雨下。还是在伤痕累累的废墟中,三个月大的白玛才措被母亲抢救出来。照片中的白玛才措趴在母亲的背上,微微地露着笑容,照片的题目是“直面灾难,选择坚强”。三个月大的白玛还不知道地震的恐惧,他无所畏惧的微笑同样震撼着我们。伤痛过后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坚强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潸然泪下。当然,泪水中我们也感受着生命的力量与韧性。我注意到,在对地震报道时,当下媒体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了,媒体视野中灾区群众的悲恸与哀伤也越来越立体化。人性化的报道之所以容易引起受众共鸣,那便是因为他们还原了人的真实。站在震后的废墟上,我们不是钢铁战士。心理学家也劝解灾区人民,想哭的时候一定要哭出来,眼泪也是疗伤的最好武器。“玉树不哭,玉树人哭出来”——某媒体制作的地震专题更是直接吁请灾区人民敢于释放自己的脆弱,敢于脆弱也是真的坚强。确实如此,地震之后,家破人亡,媒体视野中如果每个人都是钢铁战士,无所悲伤不曾流泪,那反而让人感觉不真实。所以,真实地还原人的情感,这才是对灾区人民最好的尊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媒体过于追逐“以情动人”的报道方式,如果媒体情感流露得过于感性柔软,如果过于让受众感受悲恸,这样的报道方式是不是也值得商榷呢?玉树地震不是一场葬礼,但对于玉树之外的同胞而言,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却更多类似于“做事者”。表达哀恸是必须的,但一定程度地节制情感宣泄,以相对从容的姿态去面对这场灾难更为重要。很多时候,公众的情感走势是依赖媒体报道的,媒体以怎样的情绪报道灾难,公众就会以怎样的情绪对待灾难。好在,在“以情动人”的报道之外,很多媒体同时以理性的姿态出现,有节制地控制着悲伤情感的流露,更多地将报道内容集中在了救援方式上。玉树不是汶川,特殊的地理情况,特殊的天气情况,特殊的经济条件,这些都决定了救援方式的特殊性。所以,远离玉树的我们除了想了解灾区人民震后的生活细节之外,更想了解救援方式的不同。“玉树不哭,玉树人哭出来”的情感宣泄我们需要,但我们也更需要“用理性拯救每一个生命”的报道。欣慰的是,很多媒体也都本着理性姿态呼吁:“特殊时刻,请各方、各界尽一切努力,让专业人士先行。每多一个专业救援队员的到达,或许就能多救起几个生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每个人都在接受着考验,媒体更不例外。而理性与感性并重,媒体的责任天平才不会失衡。 陈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方媒体该以怎样的情绪报道玉树vehpnq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