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门时报
冬至往事
李玉红
日子就这样哗啦啦走过,我们总想刻意留下点什么,而一切又都在不经意间悄然而逝。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我们无法挽留时间的脚步。那些远去的,重来的,总会轻轻地疼在心上。
我出生于年。自儿时记事开始,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那时生活并不富裕,除了特殊节日,平时根本吃不到一顿饺子,对饺子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期待。每到冬至临近的日子,常听母亲念叨:“冬至了,该吃饺子了。”母亲就会从米柜里拿出一个神秘的包裹。所谓的米柜,是一米长,五十公分宽的长方形红黑色的木制柜子,已经看不出具体的模样,我从来没看到里面装满过米。母亲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裹,我在一旁好奇地等着看包裹里面到底是什么?到最后母亲打开布袋时我才知道,是白面,细细滑滑的,白得令人有一种想舔一口的冲动。
显而易见,对于吃饺子我们兄妹异常兴奋,也充满了疑惑,为何冬至要吃饺子?而这种疑惑远没有想吃饺子的欲望强。一大早,温暖的被窝里,我们还沉浸在甜美梦乡的时候,厨房里就飘来饺子特有的香味儿。兄妹几个像小馋猫儿一样,被诱惑得快速起床,个个神采飞扬,垂涎三尺。一家人便围在桌前,品尝着饺子特有的味道,唇齿留香。一边吃,母亲一边叨咕:“吃吧,吃了饺子就不会冻掉耳朵了。”后来,长大一点我才知道,冬至吃饺子是多年遗留下来的习俗。过了冬至,距离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离春天也不远了。我想这种习俗,也是对春天的一种向往和祝福吧。
我是一个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人,用父亲的话说,兄妹四人中,我属于悟性强的孩子。这方面毋庸置疑我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因素。父亲不会做饭,但唯独会包饺子。八十年代初,百废初兴,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虽然不经常吃饺子,但各种节日吃饺子已经不再是难事。也就是那会儿,我十多岁时,开始和父亲学会包饺子,包括吃饺子的口味也和父亲相像。都说包饺子讲究皮薄馅大,可家中唯独我和父亲喜欢吃馅小的饺子。父亲包饺子有个特点,不大不小,捏得特别紧致,就连饺子边缘的褶皱都比较匀称。仿佛生活的苦辣酸甜,都被父亲包在其中。咬一口,喷香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
每到过节包饺子,是我和父亲大显身手的时候。母亲和好面拌好饺子馅,父亲包我擀皮儿。父亲包饺子干净利索,饺子馅从来不会露出来。最初我勉强只能供父亲一个人包,渐渐的,哥哥姐姐也都加入包饺子的行列,我可以供他们所有人的饺子皮儿用,常被父亲夸赞我灵巧麻利。等到吃饺子时,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父亲包的饺子,专门挑他包的饺子吃。也常被哥姐说我矫情,我却不以为然。父亲也总是挑几个他包的饺子放到我的碗里,那种温馨一直伴随我长大。
后来,我们兄妹四人都相继成家立业,生活条件逐渐提升,我对吃饺子也早已失去最初的热情。可每年冬至这天,依然想吃父亲包的饺子,不忘回家陪父母吃饺子聊家常。父母终究抵不住岁月的风雨,逐渐步履蹒跚,衰弱的让人心疼。饭桌前,早已不再有父亲包饺子的身影。我们兄妹四人一起“上阵”,你和面,他拌饺馅儿,我擀皮,大家有说有笑,热火朝天地忙得不亦乐乎。那份至亲至爱藏在每一个饺子里,浓浓的情意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升温。坐在一旁的父亲和母亲,儿孙绕膝,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他们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那一刻,亲情的幸福在手边像花儿般绽放。暖暖的感觉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之中,醇香绵长。
又是一年冬至,终究走不过岁月绵长,物是人非。父亲走了,饺子的味道也深留在记忆之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想到这句话,伤感自心间油然而生。思念与怀念,伴着冬至的雪花,簌簌而下。好在母亲还在,兄妹四人不约而同踏上回乡的路。寒风瑟瑟,母亲的期待,父亲的在天之灵,却也温暖了我们的岁月。
吉林日报
我们依然在路上李玉红
走在年终岁尾寒彻的早晨,突然感觉这一年时光如流水般哗啦啦流过了。虽然这本是万物与生命的律动,但总是令人心生感叹。已然走过,将跨入的是的门槛,岁月即将开启新的旅程。蓦然发现,我们都是奔波于前行路上与时间赛跑的人。是的,,依然在路上,我们一生都走在去往远方的路上。
来时路不堪回首。当我们从母体脱离的那天开始,悲悲喜喜砌起的道路就已经铺在了我们脚下。曾经年少的我们朝着心的方向,努力着,前行着。有过彷徨犹豫,有过踌躇不前。长大后才真正意识到所谓的人生之路,布满荆棘曲折。当理想遇到现实的冲击,当黑暗中走在十字路口,需要一种勇气去坚持和豁达超脱的心态去应对天命。是的,选择是沉重的,但它充满无尽的未知和希望。
鲁迅曾说过:“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更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选择着,前行着。或喜、或悲、或伤、或痛;那些美丽的,阳光的,构成了人生的乐章。不同的人,感受着不同的心境。有了目标,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或许这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是的,是路就没有平平坦坦。它有坑坑洼洼、沟沟坎坎,乃至激流险滩。跌倒了,爬起来,用心掌舵,努力不偏离自己的航向走好属于自己的路。苦与累、痛与悲、不舍与无奈,擦干眼泪,收拾起心情继续前行。正如汪国真诗中所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便是生活,我们忙碌着,奔波着。在逆境中,学会坚持和隐忍,常常来不及品味,来不及给心放假,年轮在悄然中一个个走过,因为我们在路上,我们是行者。在风雨中,考验着我们的意志,锤炼着每一个人。
远方到底有多远?路的尽头是否鸟语花香?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远方有我们的希望,有我们的未来,它们引领着我们必须前行。前行的过程中,会遇到难忘的人和事。流年中,经历绝美的风景,捧着一缕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放慢了脚步。无论是迷茫、徘徊和犹豫,亦或是诸多无以言表的不舍和无奈难以释怀,我们非圣人,但也要学着先人的平凡超脱,看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境界。背起行囊继续前行,这便是人生。在得与失之间,让我们懂得用冷静的思维,沉淀生活中际遇的美丽纷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路与时间赛跑,终究超越不了时间的脚步。尽管我们不知路的尽头是什么?但新的希望,引领着我们一路前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如此流年回转,刹那芳华,蓦然回首,我们都已站在了遥远的地方。我们像一个岁月的淘金者,奔跑着,亦如一叶扁舟,承载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行驶在人生的海面。一路风雨兼程,打捞着沉甸甸的日子。生活就像一首平平仄仄、韵律齐全的诗,在优美的意境中,品味五味杂陈。
路,由心铺就,心空晴朗,路也阳光,心空阴雨,路也缠绵。渐行渐远,,我们依然在路上。在选择中前行,在前行中选择,路依然,人依然,心,还会依旧。
江城日报
我的外婆
周丽杰
岁月如梭,弹指间,外婆离开我们已有几十载了。外婆个子不高,眼睛凹陷,长得像外国人一样,非常地漂亮。小时候,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在乡下的外婆家度过,虽然外婆家的生活很拮据,但我喜欢那里的青山绿水和儿时的玩伴。外婆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我依偎在她怀里,伴着煤油灯摇曳的如豆灯火(那时的乡下还不通电),听她讲大鼓书《杨家将》《木兰从*》等,她讲的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现着岁月无法沉淀的光芒。就是在病中讲起大鼓书来,她也丝毫感觉不出全身的病痛,大鼓书是她的灵丹妙药。我最欣赏外婆叼着半米长的大烟袋,声情并茂的讲大鼓书的样子,每一次我都听得很入迷。
我小时候就听祖母讲过外婆的故事,外婆过去家境很好,外公靠挖山参、采松塔的收入来养家糊口。那时外婆的生活很令人羡慕,经常是穿着绣花鞋叼着大烟袋,几乎每晚去听大鼓书,但这样的生活维持时间并不算太长。由于我的外公特别喜欢喝酒,一次酒后上树采松塔,不小心从高高的松树上摔了下来,跌落在一颗倒松木上,被松树丁深深地扎进了心脏,不治身亡。失去外公的外婆不仅断了经济依靠,生活上更是步履维艰,苦不堪言,直到离世。
外公的离开引起了全村人的骚动,外公活着的时候,喜欢把卖山货的钱捻成卷塞进酒瓶里,塞满用蜡封口,然后把瓶子藏到大山里的树洞里面,没人知道他究竟藏了多少钱。他离世后,全村人撒开天罗地网,贪婪地仔细寻找每一个树洞,这样的场面持续了几年的时间,到最后,也没听说有谁找到一个外公藏在树洞里的瓶子。外公没了,外婆的脚上再也穿不起绣花鞋了,头上亮亮的油光也不见了,外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因为那里有我儿时的玩伴,有我抹不去的儿时的记忆。快过年的时候,一帮小伙伴背着背筐,徒步八里地去合作社买东西,每人都买了粉绸子和糖果。晚上小伙伴们提着玻璃灯笼走街窜巷,有时坐在火炕上歘嘎拉哈,用小手包粘豆包,包完东家包西家,开心的不得了。这些记忆让我难以忘怀。
当时外婆家已经穷得家徒四壁,屋里屋外也很脏乱。我放假去的时候,进屋就开始收拾卫生,把被单和褥单放在一个大口坛子里,放点小灰(烧过的木头灰),用水浸泡,然后再洗。有时我都要把旧被单和褥单搓出洞来了,但感觉还是洗得不透落。外婆家洗脸的木盆缺了一个角,每天先喂猪刷后再洗脸,下面要垫个东西才能使,不然水就晃着溢出来,这样的艰苦环境我每天还是乐在其中。
那时候的农村不管大人小孩病了,都吃被认为万能的药“正痛片”,外婆当然也不例外。我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给她买上几百片。外婆拿在手上就像得到宝贝一样,拿出几片放在小碟里,倒上一点高度的白酒,用火点燃,烧一会儿吹灭,然后用筷子戳一下,药片就成了碎末,外婆一饮而尽,人马上就有了精神。
有一年寒假,外婆去邻居家串门,忘记了带烟袋,可把我乐坏了。因为外婆吸烟都是叫我装烟袋锅,好奇心驱使,我装了满满的一烟袋锅烟末,插进炕上的火盆里点着了,学着外婆的样子吸了起来,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吸了一小会就醉倒了,叼着烟袋睡了过去,炕席烧了一片也全然不知。外婆回来又气又乐,心疼地把我紧紧抱在了怀里。
如今,我已经到了外婆当年的年纪。回想起来,外婆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仿佛还在眼前,想起外婆对我无微不至的疼爱,我有时竟悄悄地流下了泪水;现在百姓的生活丰衣足食,丰富多彩。外婆,您要是能活到现在该有多好,我也会让你穿着绣花鞋,惬意地叼着大烟袋,让您每日三餐口味常换。每天晚上带您去看您喜欢的二人转,让您尽情地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江城晚报
踏 雪
上营森林经营局孙立昕
在我的办公室,凭窗眺望,远远地可以看到吉林省蛟河市的西土山。尤其是每年进入十月下旬以来,山头白雪皑皑,宛如一条银色的飘带,给冬天的西土山系上了一条洁白如玉的哈达。
走进此时的西土山,是我多年的想法。于是,在一个周末,我们出发了。
秋天的树叶落在山坡上,厚厚的一层,踩上去,松松软软的,稍不小心,刺溜一下,险些滑倒。偶见的几块雪域,给这座山增添了几分苍茫与凄美。倒木不朽,躺在静静的山谷,任凭风吹雨淋,依然千年;枯木不腐,风干了忧伤,演绎着一首首千古绝唱。
奇形怪状的石头散落在山坳的沟沟坎坎,一种名叫野鸡脖子的植物,点缀着大山,那是山中仅存的一丁点绿意。我们穿梭在山林,在微风和小雪粒的陪伴下,缓步前行。
走累了,独坐一隅,呆呆地、傻傻地看着周围的树木,身旁或有苗榆籽,一颗颗地摘下,吃在口里,酸酸甜甜的。雾霭沉沉,弥漫着整座山峦,仙境一样的氛围,让疲倦的心得到了短暂的休憩,栖息着心灵的慰藉。
蓦然感喟苏轼《题西林壁》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雾是轻柔的,薄薄的、湿湿的。而西土山的雾是浓郁的,厚厚的、凛凛的,人在雾里,雾锁山头,恍惚之间,随行的人不知所向。
跳石塘,最难过,弄不好,山杖会掉入石塘里。
去年我征服舒兰市的最高峰大秃顶子时,就曾误入跳石塘,地下的暗河发出震耳欲聋的滔滔声,让我的心为之颤抖。如今,再匍匐石塘,石头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也许是接近顶峰的缘故,雪要没膝盖了。此时的树挂也愈加地厚重了,亭亭的白桦,笔直的青松,傲然的杨树,哪怕是一株株枯草,都结满了霜花,一团团,一簇簇,一条条,一束束……满眼的玉树琼花尽收眼底。雪是松散的,抓在手里不会成团,扬起来,落入脖颈,落在脸颊,落进发梢,落下山崖,落满一地的思念。
风儿袭来,云开了,雾也散了,太阳露出了笑脸。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辽阔的天宇给这座迥异的山峰开了一个诡秘的玩笑。三五座突兀的峰峦,似一个个精致的盆景,上面有小小的青松、一蓬衰草、横七竖八的树枝,都被雾凇裹住了,毛茸茸的,晶莹剔透,纯洁无瑕,宛若秋去冬来的美好图腾,给寂寥的山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像端详着久别的星座,仿佛置身在仙境一般,空旷处,那一尊尊的天然雕塑,粉雕玉琢,我宁愿相信那是天宫里的哪位仙子抛下的落花,也坚信那是人世间哪位不愿留下姓名的艺术家精心勾勒的山水画,我们纵横驰骋在这片美丽的雪野,看雾、看挂、看落花。那黛色的苍穹撒下片片花瓣,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清香。远眺山脚下的村庄,雪悠悠地飘着,将天地渲染成白茫茫的一片。
我喜欢户外,看看云朵,听听音乐,踏歌而行,想念着远方的亲人朋友。
我希望若干年以后,我爬过的山,蹚过的水以及山谷里的小红花,也都在思念着我吧!
编辑/向镜润
责任编辑/曾凡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