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舒云林彪与东北解放战争
TUhjnbcbe - 2021/5/4 15:29:00

在林彪去山东的路上,中央两改对他的任命


  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得知山东***负责人罗荣桓得了严重的肾病,亟需休养,决定派林彪到山东接替他。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林彪出任山东*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区*委。如罗荣桓因病休养,由林彪代理罗荣桓的职务。


    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上前线,毛泽东派叶剑英与驻延安的美*观察组协商,用飞机送他们到前线去。8月25日,林彪、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等20多人登上了绿色机身的道格拉斯运输机。这种飞机有两个螺旋桨,起飞要靠人推动。里面的座位是短小的铁架子,坐在上边头都抬不起来,但总比走路快多了。飞机于上午9点多起飞,飞了4个多小时,通过日*占领区,总算顺利到了太行腹地的黎城长宁机场。因机场太简陋,飞行员转了半小时才安全降落。太行*区早就接到通知,平好了一大块地,对外说是大操场,实际上是简易机场。这是中共在敌后的唯一机场。


    林彪到太行八路*总部后,和早几天来的叶群会合,住了一周左右,接着往山东走。9月上旬,在从河南境内越过平汉路时,冀鲁豫*区派来了一个班的战士迎接。还好,一路上并没发生什么意外。越过平汉路走了七八里,与一股敌人遭遇了。由于事发突然,且又是在夜间,大家忙乱了一阵。


    忙乱中,后面嚷嚷林彪的女儿林豆豆丢了,保护林豆豆的林彪的警卫员董科生也不见了。陈毅急忙布置王参谋回去找。林豆豆是叶群的第一个孩子,叶群哭得昏天黑地。


    所幸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很快董科生抱着林豆豆赶了上来。这之后,董科生不敢让挑夫挑了,自己抱着林豆豆走了一夜。第二天,冀鲁豫*区派汽车来接,半路上汽车被陷住,只得又找马驮。到了濮阳冀鲁豫*区所在地,休息了几天。


  9月12日,中央致电正在重庆的毛泽东:是否考虑派一个得力的*事指挥员去东北?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林彪。9月19日,刘少奇在电报中说: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同日,毛泽东和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转张云逸、饶漱石:同意陈毅、饶漱石去山东,罗荣桓、萧华去东北,林彪去热河,越快越好。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所以*中央下最大的决心,调2万名干部到东北,中央*治局委员13人,到东北4人;中央委员77人,到东北21人。这是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跨大区干部调动,表明了抢占东北的决心。林彪在半路上接到中央电报,得知了自己的新职务,但还没有到任,又被中央改派东北。


  9月22日,林彪致电山东分局、华中局并转中央:为坚决执行*委的意图,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的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并准备和训练*队,建设炮兵,以及进行布置战场等工作。因此我及萧劲光等,为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9月24日,林彪又致电*委,表示将以最大努力来完成中央所给之重大任务,并告动身的具体时间:我与萧等现在濮阳*区,拟25日动身经冀南、冀中、冀东,需时月余可到。在濮阳几日,林彪已经开始思考争夺东北的问题了。


  10月11日,林彪在冀东接中央电报,命令他急到沈阳协助彭真指挥作战。


    林彪很快动身了,经河间、霸县,于10月18日越过北宁路,19日抵达香河以南。与林彪同行的还有警一旅,三五九旅刘转连、曹里怀部等。路上,由曹里怀的一个团护送。路过冀南解放区南宫县时,当地连夜赶修公路,准备迎接大*。其实他们既无车也无炮。


    10月25日,林彪抵达山海关,东北局派火车迎接。


    


    毛泽东找不到林彪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忙着接收中原,认为东北这块"肥肉"已经炖在"锅"里了;而打进东北的苏联红*在美国的压力下,将很快退出。如此一来,东北成了"真空"。


    10月19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了《关于集中主力与国民*争夺辽宁、安东的方针》。10月23日,中央指示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毛泽东甚至雄心勃勃地提出:关上东北的大门,海上守住安东、营口,陆上守住山海关、锦州,不让国民**进沈阳。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华北、东北的自治地位。


    可是,中央电令林彪速去沈阳10多天了,林彪却音讯全无。部队陆续都到了,群龙无首怎么行?10月30日,中央连发两电询问。先是毛泽东问彭真:"林彪现在何处?"接着刘少奇致电林彪:你们现在何处?中央前电要你们即速赶到沈阳,收到否?你们意见如何?久未得复,甚为焦念。现美蒋*急于在营口、葫芦岛登陆,苏*恐怕难以拒绝,我*必须坚决阻止蒋*进入东北。在此情形下,冀东战略地位已不如沈阳重要,望你们星夜赶去沈阳指挥作战。


    其实,林彪已于10月27日乘火车到达锦州,第二天到了沈阳,与东北局的彭真会合。只不过此时林彪还是"光杆司令",连电台都没有,所以没有与延安联系。


  10月31日,为建立统一的指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东北局的命令,同意东北局10月22日提出的干部配备方案。


    因为苏联与蒋介石签订有条约,不允许八路*在东北活动,进入东北的部队只得以东北人民自治*的名义行事,林彪为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为第一、第二*委。


    这时候,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都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喊出了"最后一战"的口号,似乎在北宁路打几个好仗,和平就手到擒来了。表面看,东北的形势对东北人民自治*很有利,也确有独占东北的可能。华北根据地控制着通往东北的主要交通干线,华东根据地也可以配合,而蒋介石却远在大后方重庆,鞭长莫及。但实际上,东北问题非常复杂,牵涉到"三国四方"(美国、苏联、中国及其中国国民*、中国共产*)。苏联和国民*有"交易",美国又帮助国民*运输美式装备和打过硬仗的主力*。


    


    林彪致电毛泽东,提出第一期作战设想


  11月1日,国民*第十三*被塞进31艘美国*舰,在秦皇岛登陆,开始进攻山海关。


    东北人民自治*的部队来自全国各地,长途行*疲劳不说,按*克诚11月26日致毛泽东电报的说法,他们面临的局面是"七无"-无*、无群众、无*权、无粮食、无经费、无药、无衣服鞋袜,有些主力部队还缺枪少弹。原以为东北什么都有,出发时按上级要求枪弹尽量留在老根据地,但到东北后发现,仓库里的新枪都被新发展的部队拿走了,他们现在只能以血肉之躯铸"长城"了。


    这样的情况怎么打大仗呢?11月3日,林彪专电毛泽东,提出第一期作战的预定方针,即争取时间,掩护主力在东北接收武力并装备训练部队,进行地方工作,建立城乡*权,以小部队消耗登陆的顽*。11月5日,林彪再电毛泽东,提出第一期作战拟分四个环节:第一,在海口(不知敌人攻哪个海口)无绝对把握使敌主力后撤;第二,集中主力消灭其一路;第三,对其他路敌人予以迟滞牵制;第四,进行沈阳大保卫战,以一部守城,主力控制于适当地点,打敌之攻城顽*。


  11月13日,国民*第五十二*也在秦皇岛登陆,配合第十三*进攻。


  11月15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彭真,要求坚守山海关、绥中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同时让*克诚、梁兴初两部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准备战场,等敌人进至绥中、兴城地区时,举行反攻。分作几次战斗,一次消灭敌人两三个师,歼灭敌人三个*,以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11月16日,因敌众我寡,山海关被国民**攻占。东北人民自治*新编的三个旅还没有整训即开赴前线,在兴城、锦西一带节节抗击,但不能阻止敌人前进。国民*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率十三*和五十二*沿着北宁线向锦州、绥中扑来,后面还有几个*跟进。战事紧急,东北局决定让林彪到辽西前线就近指挥。11月19日,林彪离开沈阳,带着罗荣桓移交给他的苏静(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参谋处兼情报处处长)、李作鹏(时任作战处处长)等指挥班子和电台,分乘两辆敞篷车上了前线。在锦州附近的江家屯,由于司机逃跑,林彪只好裹一件以前从日*那里缴获来的*呢子大衣,骑马前行。


    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后,彭真出任书记。


    


    林彪不同意拒敌于东北之外


  11月21日8时,林彪在锦西前线急电中央*委:连日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参加作战者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兴初)师刚到,*(克诚)师尚未到,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到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粱。缺乏用费,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常不了解,通信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故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根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这是林彪到东北后发出的第一份比较重要的电报。


    林彪认为打大仗的条件不成熟,但中共中央和东北局还在想着控制中长路和大城市。11月22日,一封署名中共中央的电报仍要求全力歼敌两个*。电报中说,据报蒋兵无斗志,如我以全力坚决打击之,是能大部或全部加以消灭的,这是决定大局的斗争。


    林彪没有大功率电台,无法与延安联系,近一周积了一堆电报,就是发不出去,直到12月3日,才向中央汇报锦州战况。林彪说:我因对敌情不明,于11月27日占高桥、塔山,但却扑了个空。旋即分三路向锦州西北追击前进,于30日*昏到达大茂堡一带。得知敌一个师在锦州以北30里一带,当即决定次日攻击。但有的部队未收到电报,故兵力未能照计划赶上参战。只有不到4个团的兵力,战场上缺乏电话联络,不能配合攻击。顾虑到锦州增援,故脱离敌人。


    虽未达到目的,但此举吓得杜聿明直冒冷汗,窝在锦州20多天,没敢再动。


    这时林彪的电台与各部队还不通,他请*委转达,自己带参谋前往锦西江家屯与*克诚会合。*克诚与东北局联系不上,便决定按原作战命令与国民**打仗。他带领各旅干部勘察地形时,碰上林彪派来联络的李天佑,才知道林彪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在离他们只有10公里的村子里。


    *克诚当面向林彪陈述了建立根据地的建议,林彪当即采纳,并命令*克诚师转移到义县、阜新一线发动群众。不久,国民**向义县进攻,林彪和*克诚撤到阜新。


    国民**又向阜新进攻,*克诚建议林彪先撤,林彪遂率山东梁兴初、罗华生两师及新四*三师七旅,撤到康平、法库一线。*克诚留十旅和独立旅分散在阜新以北、彰武东西一带消灭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苏静回忆:刚进东北混乱到什么程度,说了都让人不相信。白天打仗,晚上也睡不成,林彪亲自带李作鹏和一个小分队去打土匪。初来乍到,敌情也不了解,侦察员出去活动不了。在高桥打了一个小仗,抓了几个俘虏,一问,才知道敌人跑到我们前面去了。当地老百姓欢迎国民*,要下我们侦察员的枪。

打上一小仗,一个团要留下一个营抬伤号,这怎么可能有战斗力?而杜聿明连林彪和江拥辉通的一次电话内容都搞到了。那时才深切体会到,没有根据地,不要说打仗,连脚都站不住。


    11月24日,上级通知:国民*可能派兵袭击沈阳,我*准备在沈阳城与敌人展开巷战,以保卫马德里的精神保卫沈阳。每个干部都发了步枪、手枪和手榴弹。11月25日,林彪两次建议东北局和自治*总部移到海龙,部队绝大部分离开城市,以延吉、临江、通化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形势危急,但东北局个别领导却恋着大城市。最后林彪火了:谁想占沈阳谁占,我可要把部队撤走了。接着,林彪指挥部队先后撤出绥中、兴城、锦西等地。


    本来,林彪提出想在锦西山地打一个大歼灭战,但此时锦西决战已经没有意义。林彪放弃以沈阳决战为中心的第一期作战计划,采纳*克诚的意见,主动放弃锦州,撤到义县、阜新一线,开展群众工作。


    就在林彪离开沈阳的那天,苏*将中长路沿线及城市全部移交给了国民*。


    11月26日,国民**占领锦州、义县。中共全部控制东北的条件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部队损失也很大,从山东来的一个连多人,病的病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五六十人。


    林彪、*克诚、罗荣桓、张闻天、陈云等,都先后向中央提出过放弃大城市的意见或建议。


    11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我*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事*治的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迟迟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12月5日,彭真致电中央*委并林彪,提出除北宁路作战部队外,我仍可以集中3万至4万主力争夺沈阳,并可集中1万主力再夺长春。同一天,高岗和陈云复电否定:我独占东北已经不可能,因此不应以争夺沈阳和长春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而应以控制长春铁路两侧地区,建立根据地;利用冬季整训15万野战*,建立20万地方武装,以准备翌年春天的大决战。


    12月7日,中央复电:我企图独占东北,特别是独占东北一切大城市已经肯定不可能。我们目前不应以争夺沈阳、长春为目标布置一切工作。


    12月11日,林彪发出关于今后工作方针的长电,建议对东北斗争须作长期与大规模打算。以部队现状勉强打仗,则结果多不佳。准备度过整个冬天,在明春再集中打大仗。


    12月13日,林彪又两次建议,应着手歼灭土匪和建立根据地,并提出了建立根据地的重点地区和时间。12月19日,林彪又发一电,要求对他的前几份电报予以研究,给予指示。


    12月24日,国民**进入沈阳。


    同一天,刘少奇在给东北局的电报中说:东北情况我不会比你们更清楚,但我对你们的部署总有些不放心,觉得是有危险性的。你们主力部署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周围及南满,似乎仍有夺取三大城市的态势。你们屁股坐在大城市附近,背靠有很多土匪的乡村,如果顽*一旦控制大城市,你们在城市附近不能立足时,主力以至全局就不得不陷于被动。你们今天必须放弃争取东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图。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否则恐有一时陷入被动之危险。


    12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给东北局的指示电: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就是说把大城市让给国民*,我们丢掉汽车,脱下皮鞋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根据地。这是东北至关重要的战略方针。


    可是,正当林彪准备把部队分散时,中央根据当时与国民*谈判的结果,又要他主动出击。面对这个转变,林彪表示怀疑。


    年1月5日,林彪电询中央: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如完全可靠,则我在东北主力目前应集中力量作最后一战;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盼复。


    1月6日,中央回电:国内和平有望,目前阶段并可能是最后的一战。


    1月10日,林彪向中央报告:根据中央8日、9日的部署,此间作战部队决定明天开始出动,向阜新、新立屯一带前进,消灭留在该地之敌一个师。


    然而,刚与敌人交上火,情况又有了变化。1月12日,刘少奇以中央名义向林彪、*克诚连下三道命令:你们对顽*进攻务必于1月13日24点以前停止,否则违法。林彪很不理解:国民**已经分散,我集中兵力很有把握取胜,现在却要停止。1月14日,林彪致电中央,提出一大堆疑问:我驻*地区与城市,顽*是否有权进驻?如有权进驻,则我之后方即难设立。


    倘顽*开入后,实行高度分散,以合法地位控制*权,限制群众运动,则我既不能在*事上打他,又无合法地位进行群众工作。如我无*权、财权,则部队衣食、供给如何解决?如我无一定的整块立足地区,则顽*一旦翻脸,我岂不无立足地区?


    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改称东北民主联*。


    林彪坚决要打一仗。1月15日,他请示中央:以现在敌之分散情况,我们如配合热河部队采取各个击破方法,消灭杜聿明全部,夺取锦州有充分把握。望中央速考虑,是否让我们开始攻击。我意最好利用国民*对东北问题拒绝谈判以前,我们开始攻击。中央答复:国民*在各方面已遵令停战,15日只个别地方有战斗。你们现在绝不要攻击。


    


    秀水河子打了漂亮的一仗


    然而,国民*方面玩两面手法。在谈判的同时,杜聿明下令兵分三路扫荡铁路沿线,北路向法库县城西的秀水河子等地进攻。我方的电台直接抄下了敌人的电报并破译。林彪很高兴,决定在秀水河子打一仗。以前都是中央供给情报,现在自己也可以获得情报了,打胜仗就有了把握。


  2月9日,林彪在秀水河子的小学教室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说这一仗不能避免,这一战的意义是争取我*在东北的地位。只有浴血奋战与辉煌伟大的战果,才能较多地分给我们以生存的根据地。林彪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建立根据地。


  2月10日,林彪亲自向山东*区一师和新四*七旅布置作战任务。这两支部队都是一一五师的老底子,尤其是七旅,红*时期林彪曾在这支部队当过连长。林彪对梁兴初和彭明治说:这一仗关系重大,必须打得很艺术、很坚决,切不可鲁莽草率。一向少言寡语的林彪,这次讲得特别仔细,反复谈他琢磨出来的"一点两面"战术。


  2月11日,敌十三*八十九师二六六团进至秀水河子,与二六五团会合。林彪认为:该部远离主力一天的路程,我*在力量上占优势。2月13日,林彪下令山东*区一师和新四*七旅包围秀水河子。当晚10时发起总攻,14日破晓将多敌人全部消灭,还缴获了38门炮、余挺轻重机枪等。


    国民**不敢再轻举妄动,暂时停止了前进。杜聿明连夜给蒋介石发电报,认为秀水河子一仗,表明共*日益强大,战略、战术机动神速,非增加兵力不可。


    毛泽东发来电报:甚喜。在顽敌进攻下如能再打两次这样的战斗,国民*将不得不承认我在东北的地位。可惜,秀水河子的运气不再,沙岭子失利后,接着保卫抚顺、本溪、丹东、辽阳,保卫一个丢一个。


    


    四平保卫战大伤了元气


    这时候,建立根据地仍然提不到议事日程上,延安还是在想"和平民主新阶段",还是想与国民*平分东北。这样,就要把国民**阻在四平、本溪。3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为配合我*同国民*的谈判,在苏*撤退的同时,不惜牺牲,夺取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三市及中东路全线。为此目的,我应力争阻敌于四平以南。这就有了四平保卫战。


    四平要不要守,守到什么程度,毛泽东和林彪有分歧。按林彪的意思,他不会在四平这棵树上吊死,但还是要服从全局。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铁岭至四平之间,林彪指挥部队运动防御,节节抵抗,掩护部队向四平地区集结。


  4月初,林彪抵达四平。4月4日,林彪致电中央:决心集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作战。4月6日,毛泽东回长电,认为非常正确,并强调:*内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队的全部或大部,我*即有数千伤亡,亦在所不惜。本溪方面,亦望能集中兵力,歼灭进攻之敌一个师。上述两仗如能打胜,东北局面即可好转。


    战略重镇四平,是长春和哈尔滨的南大门,东北纵横两大铁路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民主联*要保住北满的半壁江山,不得不在四平决战。不仅毛泽东发出死守四平的指示,蒋介石也发出手令,说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四平街一役,奠定收复东北之基础。


    只有林彪不这样认为。4月11日,在给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林彪说: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以及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应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故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


  4月13日,毛泽东急电林彪: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到华后东北可能停战,国民*方面必于数日内尽力攻夺四平、本溪。望注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击退其进攻,守住四平、本溪,以利谈判。


  4月上旬,东北民主联*主力部队陆续抵达四平地区。战前,*克诚在林彪征求意见时提出,先打三路中较弱的一路,这样可以打乱敌人的部署。林彪采纳,部署以四平为中心,组织三道防线,把主力放在城外,寻求运动中歼灭敌人。第二道防线在四平城边坚守,城中只留少数兵力,准备打巷战。


    短短几天,毛泽东连续给四平前线发来十几份指示电。4月20日,连发三电。4月21日,又连发三电。4月22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


    然而,守城部队可支持不住了。*克诚一连给林彪发去几封电报,建议从四平撤退。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退。*克诚急了,于5月12日干脆直接给中央发电报,就四平保卫战及东北局势提出意见,请中央考虑,结果还是石沉大海。新中国成立后,*克诚与毛泽东谈起四平保卫战,毛泽东说固守四平是他决定的,*克诚说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4月底,国共双方都同意组织联合*府接收长春。4月30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时局正在变化,明后日可能签订停战协议。目前不要向敌人举行大规模的进攻,但同时要求死守四平,寸土必争。而就在这一天,蒋介石拒绝马歇尔和民主*派的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杜聿明决定先攻本溪,再攻四平。


    像四平这样大规模的阵地战,过去从来没打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治仗。林彪虽然不同意保卫四平,但此时已经无可奈何。他提出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毛泽东同意,赞扬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并提醒他多加两个旅。但敌众我寡,敌人还是占了本溪,向四平进攻。

塔子山是四平左翼防线的要点。山不大,但居高临下,可以控制四平东北一线的阵地,如果失守,等于抄了东北民主联*的退路。李作鹏曾回忆说:至5月17日,敌已占领我*高地、平岗以及哈福等阵地。5月18日,敌新六*在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下,付出重大伤亡后,占领了我塔子山阵地。林彪本来让塔子山再支持一天,至此只得改变主意。他沉思一会儿,说是转移的时候了,敌人在四平已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现在给他个包袱背上。我们已经大量消耗了敌人,并赢得了时间……


    再不撤退就被敌人包饺子了,林彪决定一边撤一边向中央报告战场情况。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回电:四平我*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十个师,表现了人民*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前线一切*事*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究应采取何项方针,由你根据情况决定。


    毛泽东的电报到达时,四平早已是一座空城。韩先楚回忆说:我们深夜悄悄退出四平。第二天一早,蒋*还不知道,又用大炮轰。到下午,他们才占领四平。


    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至此悲壮结束。


    


    林彪连哈尔滨也准备放弃


    公主岭至长春一线无险可守。5月19日,林彪与彭真、罗荣桓等在范家屯会合,讨论今后的作战方针。有人主张继续坚守长春,不能再退。林彪不同意,主张撤到松花江以北。他说,长春人口近90万,防线数百里,需要大量守*,如敌人先围城,同时集中飞机、大炮掩护步兵攻一点,我则可能既不能守城市,又丧失运动战的机会。罗荣桓同意林彪的意见,也力主撤退,说长春、吉林都是大城市,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现在部队打得很疲劳。如果守长春,敌人从梅河口沿奉吉线插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个稀烂,不但长春守不住,非退到西满蒙古大沙漠不可。


    东北局最后决定,向松花江北岸撤退,退到哈尔滨。


  5月23日,毛泽东电令彭真、林彪:一、望坚守公主岭;二、如公主岭不能守,应坚守长春,以待谈判;三、立即部署公主岭及长春的守备;四、我们正在南京谈判让出长春,交换别的有利条件。但必须守住长春,方利谈判,否则不利。


    林彪当日回电:我*自四平防线撤出后,连日一面抗击敌人,一面进行转移,白天受敌机轰击,行*多在夜间,部队甚疲惫,被敌人切断掉队的甚多,目前无法组织兵力进行战斗。已令各部如遇敌时,则向敌进路的侧面转移,避免单独决战。现具体敌情及各部具体情况均无法得知,我电台正在转移中。彭真回电:长春方面幅员广大,周围地势平坦,我兵力不足,不可能固守。为避免被迫作战,我们决定撤出长春。昨夜退出,现已抵哈尔滨,林仍率主力在前线指挥。


  年初夏,是东北战局最困难的时候。四平、长春相继失守。撤退时,林彪身边的作战科长带实力统计表投敌,暴露了东北民主联*的困境,国民**乘机猛追。


    罗荣桓回忆:从长春撤到哈尔滨时思想很混乱,全*不知所措。这个仗,打得可真被动。我们一个劲撤,敌人在屁股后一个劲追,像拖了根尾巴。有的部队跑不赢落到敌人后面,部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林彪一路撤向哈尔滨。本来敌人很容易追上,为什么没有追上?国民**打的是正规战,追一阵,架起炮来轰,然后再追。东北民主联*派小部队挡一阵,然后就跑,这就跑远了。


    6月1日,林彪分析:以目前我*之涣散状态与北进之敌作战,则可能造成败仗,失去哈尔滨。6月2日,东北局致电中央,准备放弃哈尔滨,摆脱被动,休整部队,并部署各地独立坚持。6月3日,毛泽东回电同意: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方针,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


    


    战事第一,毛泽东把重担交给了只是中央委员的林彪


    从沈阳、锦西、阜新、法库、抚顺、四平撤退到吉林,再到九台,林彪身体就垮了,到舒兰病倒,高烧不退,饭也少,觉也少。林彪没进哈尔滨,而是住在哈尔滨东南公里的五常。杜聿明侵占四平、长春、吉林后,想一鼓作气拿下哈尔滨。哈尔滨当时很紧张,东西都装上了火车,东北民主联*总部后勤部也转移到佳木斯。林彪认为松花江以南的城市都可以给敌人,哈尔滨、齐齐哈尔也可能失守。部队应考虑向敌侧后和后方运动,一度甚至有南下到辽南打游击的设想。林彪对开展运动战信心十足,认为敌人越前进就越分散,对我越有利。敌人占了就要守,这么多城市守起来,兵力就分散了,我们就可以各个击破。敌人背得越多越好,拖得走不动了,我们再来一个一个地吃掉它,必能造成东北大规模的胜利。


    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他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到沈阳督战,说只要拿下四平,谈判就有了面子,不必再占长春。而杜聿明坚持要打长春,说现在停战对共*有利。长春是东北首府,小丰满水电站是东北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如果被共*控制,整个东北的用电都成问题。杜聿明说有把握打下长春,白崇禧不得不同意。


    东北的*事斗争,有两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年冬沿北宁线的作战,如果当时过早与敌人决战,有全*覆没的危险。再就是这次四平撤退,如果敌人继续增加两个*,那就很危险了。幸亏山东战场上大打起来,救了东北。占领长春后,杜聿明也顾虑战线太长,停了下来。东北民主联*这才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


    毛泽东电告东北局和林彪,立即部署坚守哈尔滨10天,至要至要,并要林彪到哈尔滨主持。四平保卫战后,东北局掌握大*方针,林彪专管战事,指挥上不统一。毛泽东认为要明确一下。他电告林彪并彭真等,东北停战问题由林亲自掌握,并决定应付策略。虽然东北有彭真、高岗、陈云和张闻天四个*治局委员,彭真和陈云还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但毛泽东仍把重担交给了只是中央委员的林彪,毕竟此时的东北战事第一啊。


  6月16日,毛泽东在修改刘少奇为中央起草的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分工的决定中指出:目前东北形势严峻,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总司令兼*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委,并以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接到毛泽东指示,东北局派高岗和谭*到五常,接林彪回哈尔滨主持工作。


    


    林彪说,我跑得还慢了


    林彪住在哈尔滨松花江边的一幢老式小楼里,四壁挂满地图,还挂着一个装满炒*豆的布袋子。林彪认为,敌人现在比我们强大得多,我们要准备几年艰苦的斗争,才能打败敌人。当前是要扎扎实实建立根据地,千万不能漂浮,要把松花江以北好好巩固起来。先把土匪搞光,派几万干部下乡。


    林彪在舒兰的小戏园子讲话:大家以为我跑得太快了,丢的地方太多了。我说我跑得还慢了,丢得还少了。我讲的是真话,讲的是毛主席的*事思想。东北的情况是敌强我弱,我们只有一个拳头,敌人有好几个拳头,一个拳头是打不过好几个拳头的。怎么办?就是要把敌人的拳头变成手掌。怎么变?就是把城市丢给他们。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有了,身子就轻了,敌人的拳头也伸开了,我们就可以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吃掉。


    城市只能是旅馆,暂住一时。把敌人拉散了,一股股吃掉了,城市自然是我们的了。如果我们现在舍不得城市,和敌人硬拼,那我们只有两条路,或者被敌人吃掉,或者走抗联的老路,退到苏联去。拿破仑的*队打到莫斯科时,也是很猖狂的,可他们的失败在那时就决定了。今天也一样。我们已经通过大规模的撤退换取了消灭敌人的有利条件。这并不是个新问题,我们当年在中央苏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我们要把眼光转一转,从大城市转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去!把大力气用在建设根据地上。


    林彪望着大热天还穿着棉衣的部下们说,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有了家,就会要兵有兵,要武器有武器,要粮食有粮食,要衣服有衣服。我们有了这些,我们就有了全东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林彪提出了"等、忍、狠"的作战原则。在目前形势下,*事行动要等待一下,等待土匪的肃清、群众的发动和根据地的建立。对于敌人暂时的猖狂进攻,要忍耐对付,避免过早地使用主力进行决战,让敌人占去一些地方,以分散敌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个月后,林彪在双城召开师以上干部*事会了,东北已经可以集中兵力大打了!


    "林总的重点主义"


    苏静回忆:初进东北时,对和平与战争、城乡关系以及敌我力量对比等,都存在不少糊涂思想,普遍留恋城市,不愿意过艰苦生活。虽然东北局发过不少文件指示,进行根据地建设,但还是把绝大多数力量放在南满和沈阳周围,延误了近半年的宝贵时间。


    林彪到哈尔滨后,首先统一常委思想。年6月12日,东北局指出:切不可存侥幸的和平心理和企图以一两个恶战解决问题的心理。6月16日,林彪与彭真、罗荣桓向中央表示:我们的方针是99%准备战争,1%争取和平。7月上旬,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7月7日通过由陈云起草、东北局常委讨论通过的《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七七决议"。这个决议经毛泽东修改后发表。中心思想是准备以长期艰苦的斗争来争取和平,第一位的工作是创建根据地。在敌进击下,我们不能不进行自卫战,而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在停战期间,则保持平静,休整部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东北战略方针上的游移不定终于一锤定音。


    "七七决议"作出后,彭真调回中央,林彪、陈云、高岗分别到松江省、西满和合江省传达会议精神。林彪为东北局的*刊《群众》撰写了发刊词,号召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家。


    年8月至10月,东北民主联*36万人进行了整编。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剿匪20余万人。1.5万名干部下乡,脱掉皮鞋,放下皮包,穿农民衣,吃高粱米,和群众打成一片。继土改后,在"保家保田"的口号下,东北农村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到年秋天,东北人民解放*已拥有12个纵队,余万人。


    10月,林彪带作战科、机要科等组成的前总,搬到哈尔滨以南50公里的双城。他将日常事务交给了高岗。从苏联治病回来的罗荣桓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来到双城,林彪把原来在罗荣桓身边工作的李新阶调给他当秘书。从此,罗荣桓频繁来往于哈尔滨和双城之间,将部队的*治、训练、后勤保障等都担负起来。而林彪仍和过去一样,专管作战。他一天到晚倒骑木椅,双肘伏在椅背上,面对满壁的*用地图沉思、谋划。甚至身边的警卫员擦枪走火,他也一动不动。在作战上林彪算得很细,而对别的事,则很少过问。机要员送来有关土地改革的电报,林彪接过翻一下说,这类电报我先不看,有关战争的电报,你们一收到就拿来给我。罗荣桓戏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


    红*时期,林彪就强调指挥员必须熟读地图。他自己就是这样,从地区全貌到每一个地段,边读边画,等到地图画烂了,也差不多背出来了。然后实地勘察,核正地图,闭上眼睛有一张鲜明的战场图形,就心中有数了。而在当时的东北,最缺的就是地图,刘亚楼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地图科和印图厂。两个月后,第一批地图印出来了,结束了打仗没地图的历史。随后刘亚楼又办了一所测绘学校,从部队中抽调一批有点文化的战士,学习绘图,彻底解决了*用地图的问题。林彪高兴地说,我们有了一个得力的"司令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进入年9月,国民**占领张家口,东北局势也像关内一样紧张起来。国民*在东北的兵力达到7个*,25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共40万人。国民**参谋总长陈诚专门飞到沈阳主持召开国民**高级将领会议,制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利用松花江阻止东北民主联*主力渡江南进,控制南满后再全力进攻北满。


    林彪早就想到了敌人这一着。四平撤退后,他不让三纵过江,而是让他们到长白山建立根据地。林彪的这个决定很有战略眼光,只有经营长白山,才能有效地牵制、调动敌人,实现南北呼应的战略意图。三纵留在南满不过江,很快就派上了用场。9月中旬,林彪来电:接*委通报,蒋介石要进攻哈尔滨,你们应选择有利的攻击目标,牵制敌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三纵一举攻克西丰。敌人没想到一天两夜就丢了一座坚固的县城。于是改变战略,调新六*、五十二*南下。


    10月下旬,国民**向南满的安东、通化地区进攻。蒋介石说,要把共*赶到鸭绿江喝水,长白山吃雪。南满非常困难,只剩下四个小县。多数人主张撤到北满,部队发了斧子、锯,做爬犁,辣椒、酒也准备好了,只等一声令下。但南满一撤,正中了敌人的下怀。陈云和萧劲光请求到南满去。


    10月底,林彪主持东北局会议作出两个重大决定:由陈云和萧劲光主持南满,在长春、吉林以北寻机歼敌。在七道江会议上,陈云提出"留在南满,大闹天宫"的口号,从年12月至年4月,南满连续四保临江。林彪电示南满:打击进犯之敌,有一个原则,望时刻把握住,就是目标宁可选小,一定要一举歼灭。要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平推战,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吃掉。


    四纵在新开岭与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对打,感觉顶不住,要撤,副司令员韩先楚火了,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留下!结果首创东北战场歼敌一个整师的战绩,受到毛泽东电令嘉奖。之后,韩先楚和三纵司令员曾克林组成前指,结果两人发生了矛盾。曾克林要先打弱的,韩先楚要先打强的,说打掉敌八十九师,就等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虽然韩先楚是副司令员,但他当仁不让,两个方案都上报。林彪很快回电,说韩先楚是对的,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蒋嫡系八十九师最骄傲,谁也看不起,所以在国民**中很不得人心。这一回被围上了,谁也不救,还幸灾乐祸。很快,敌八十九师余人就全部被歼,杜聿明要不是坐小车溜得快,也和坐大车的卫兵一样被俘了。


    南满的咬牙坚持,减轻了北满的压力。年1月6日,林彪乘敌主力围攻南满之际,突然集中12个师的主力,冒着骤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越过松花江向长春、吉林一带出击。敌新一*战斗力强,增援快,林彪采取远途奔袭、小仗当大仗打,以四个师围歼其塔木敌一个营,以调动吉林、九台、德惠的敌人来援,歼敌余人。事后,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东北围城打援的战法。二下江南,攻击城子街。三下江南,攻击靠山屯。仗越打越大,从一下江南歼敌一个营,到三下江南歼敌一个师。历时三个半月,歼敌4.3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粉碎了国民**的战略计划。此后,国民**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攻势了。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使东北民主联*扭转了自四平保卫战后的被动局面,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企图,奠定了东北战略反攻的基础。


    "你们共产*打仗狡猾。"


    林彪指挥打仗,伤亡小,战果大。记者刘白羽写道:林彪寡言少语,不爱活动,不会跳舞,不爱玩,也从来不闲扯。他有时看书,有时在会客室里走来走去,更多的时间是面


    对地图或坐在沙发上沉思。他有个小手提箱,里面几本小册子,全是毛主席著作单行本,《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出发就带着。


    虽然是指挥几十万大*的统帅,但林彪抓"大"也抓"小",非常注重研究战术。年12月1日,在锦州以北上下汲台战斗中,林彪用红蓝铅笔在介绍某班减少伤亡的油印小报上作了许多记号,并不顾连续几天的山地行*,冒着严寒到前线主力团,观察部队的战斗动作。他总结这次战斗和后来秀水河子战斗的经验,提出"一点两面"和"三三制"。林彪多次给*事干部讲战术,说现在不同于抗战打日本,敌人是美械装备,火力猛,又是精锐,不能像过去那样搞人海战术,一打一冲。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术动作上却要分散兵力。


    他根据战士的经验,总结出六大战术原则:"攻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解决攻城巷战的四组一队","追击的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这些战术,都是根据毛泽东的*事思想原则,从部队的实战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服从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总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一基本原则。部队运用这些战术,常常将敌人上自司令官下到普通士兵一网打尽。在东北战场上,廖耀湘兵团的高级将领差不多都被活捉了。新六**长李涛愤愤地说:"你们共产*打仗狡猾。"


    林彪喜欢大会小会讲教训。年6月11日,第三次打四平,他集中10个师,打了10天才占领四平西半部。之后国民*援兵赶到,只得撤退。林彪在干部会上三次检讨: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掌握得不够,太急于求成。如果不那么快地下决心攻城,坚持围城打援后再攻城,结果会好得多。另外,这次攻坚战暴露了我们部队攻城能力不强,主要是我研究得不够。随即林彪致力于攻坚战术的研究,强调"四快一慢",重点是"慢"。八个月以后,四战四平,23小时内攻克,万余敌人没有逃掉一个。


    


    东北决战的形势到来


    到年5月,东北国民**48万人,绝大部分被大中城市绊住了脚。而林彪的部队46万人,全是机动部队,有自己温暖的"家",可以大踏步进退。与半年前被敌人撵得无处立足相比,真是天上地下。这时,陕北形势恶化,中共中央已撤出延安。林彪和罗荣桓致电毛泽东:建议中央迁往东北。毛泽东回电: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时不能离开。


    继夏季攻势后,年9月至11月,林彪指挥在北宁路和中长路沈阳段以北发动秋季攻势,历时50天,歼敌6.9万人,攻克城市15座。这时的部队达到73万人。经过年、年两个严冬,第三个严冬来了,陈诚认为解放*连续打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现在该"冬眠"了吧!没想到东北野战*接着打冬季攻势。此时敌人只有招架之功,已经没有还手之力。90天内,彰武、四平、吉林等城市相继解放,歼敌加上起义共15.6万人。


    毛泽东高度评价东北的冬季攻势: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年元旦,东北民主联*改称东北人民解放*,林彪任司令员兼*委,罗荣桓任副*委。这时,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部队已经发展到多万人,其中野战*70多万人,牢牢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蒋介石一个月内三易东北战区主帅,最后以卫立煌代替陈诚出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这时东北的国民**虽然还有50多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东北决战的形势已经到来。


    


    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从年春末到夏末,东北野战*展开声势浩大的练兵运动。当时提的口号是"练好兵,打长春"。林彪想先打长春,而毛泽东的意见是先打南面的锦州,关上东北的大门。年4月18日,东北局和东北*区反复研究,认为南下北宁线及入关作战很困难,还是长春好打。主张先以九个纵队打长春,其中七个纵队攻城,两个纵队在四平以南打援,新成立的三个纵队和独立师在锦州与沈阳、沈阳与四平之间牵制敌人。准备十天至半个月,再用十天至半个月解决战斗。毛泽东同意了先打长春的意见。


    攻打长春这样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条件还不成熟。5月29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委:我们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久围。6月5日,林彪提出三个方案:(一)目前正式攻长春,成功的可能较小。(二)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向南作战,一是敌人不好打,二是粮食困难,三是长春敌人可能逃回沈阳。(三)二至四个月围城打援,然后攻城。除了费时间,没有其他坏处,又有把握拿下长春。估计长春存粮三个月,三个月后即无法维持,就可将其歼灭在途中,夺取长春。


    可是,卫立煌缩在城里就是不出来,解放*主力被拴在长春地区。7月20日,对长春围困一个多月后,东北局常委讨论认为,一举全歼长春守敌既然没有把握,就不宜勉强,应以主力南下作战为好。


    毛泽东立即回电同意,并制定出《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8月29日,东北野战*领导机关发出《辽沈战役行动前的*治动员指示》,并提出了"争取全歼东北敌*"的口号。第四、十一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之敌;第一、二、三、七、八、九纵攻打锦州;第五、六、十、十二纵对付沈阳援锦之敌;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


    


    有了情报,手里就增加了十万兵


    南下打锦州,保密应占第一位。当时主力部队都在沈阳、长春附近,战线那么长,一旦敌人中途阻截,就会前功尽弃。可是近百万人调到辽西走廊,惊天动地,如何保得住密?刘亚楼建议大规模佯动,抽几个独立师,白天开进,晚上坐火车回原地再开进,让敌人误以为要打长春。林彪问陈龙(中共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是否掌握敌人电台。陈龙说有一部,通过这部电台,可让敌人误认为到辽西的主力是奉调入关,准备打赤峰和承德。敌人问,林彪离开哈尔滨,去向何处?陈龙让回电:有无林彪待查。锦州敌人对解放*打锦州的意图一无所知,范汉杰(东北"剿总"副司令)甚至在锦州战前把夫人接到锦州。直到被围得水泄不通,才频频告急。


    多保密一天,就多一天主动。南下打锦州,部队电台一律静默,改由东总人力通知。各纵和各师驻地留有电台,照常收发。铁路局准备车皮,却不知道开到哪里。部队夜行晓宿,北边围困长春的部队也加紧动作,白天向长春进逼,晚上再悄悄撤回来,造成打长春的架势。几个纵队司令员和*委说:连我们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


    我方的情报甚至比敌人知道得还快,他们要一级一级往下传,而林彪指挥有时一下就到团,常常敌人宿营的报告一发,我们这边作战命令就已经下了,那还不打胜仗?


    林彪曾经表扬苏静,说他的情报相当于一个主力纵队,还说有了情报,手里就增加了十万兵。抗战时期,苏静就做情报工作。那时国共合作,国民**派了联络副官,由苏静接待。他们在里屋发报,一人念一人发,苏静假装在外屋睡觉,悄悄记下来。记了半个多月,就破译了他们的密码。


    在前总,情报处有多人,比整个司令部的人都多。真正在电台上工作的十几个人,还有侦察队,后勤等。苏静回忆:最精彩的是二下江南到三下江南,杀了个回马枪。要不是情报准确,哪敢如此用兵?冰天雪地,冻也冻死了。到冬季攻势,情报也相当精彩。我们九个纵队,敌人七个*,同时在雪原运动。因为我们的情报准,一举吃掉了敌新五*。那时也怕打胜仗,敌人一败就换密码,我们又要重新破译,这就需要时间,所以打完一仗总要休整一段。像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之间,休整了40天。从冬季攻势到辽沈战役,整整停了半年。苏静问:什么时候打仗?林彪说:要问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工作搞开了,我们就打。当时东北有个"三密餐"奖励。只要破译出敌人三次电报,就要由首长宴请。后来说破得太快了,"三密餐"不行,改成"十密餐"吧。

后续见“原文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舒云林彪与东北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