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立周年
TUhjnbcbe - 2021/6/18 13:12:00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140851.html

今年4月16日是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立周年。

据富察家族的傅永久讲:本人是讷殷江富察氏的后人傅永久,我们这支富察氏是年由四世祖,啊希达带领家族投奔的努尔哈赤,后被移居讷殷。又于天聪三年公元年,由皇太极,亲点家族5世祖,来到乌拉街,任乌拉街嘎善达,乡长管理乌拉街的行*事务,由于乌拉街内日益繁华,清*府於顺治14年,公元年,在乌拉街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由家族五世祖迈图任第一任总管,家族中一共有五辈,九人,任职十任打牲乌拉总管,共职将百年,在家谱当中及满族八旗世族通谱纪载家族人共有92位先祖在朝廷任职。

据我初步所了解,家族现在已发展到第19世,我们先祖贷先所生四个儿子,我们吉林乌拉这支是纽衡额的后人,还有两支在黑龙江海林,还有一支先祖佗西那的后人至今没有寻到,望群内有知情人士,提供我们一些信息,如能找到另一支家族后裔,我们讲不胜感谢,最后说一句范伟先生的名言:我不想知道我怎么没的,但我要知道我怎么来的。

我们满族民俗专家富察晨枫先生以前写了很多关于打牲乌拉的短文,现在整理并编辑一起,分享给大家:

打牲乌拉,满语动“布特哈”乌拉,汉意江河渔猎之地。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位于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明未,乌拉国逐步征服了松花江南北及牡丹江以西的女真各部,成为海西女真中一支强大势力。九部联*古埒山一战败北,揭开努尔哈赤进征乌拉的序幕。年,攻其城,灭其国。从此乌拉地方成为清朝发祥之地,

顺治元年(),迁都北京后,分别在乌拉和江南的南京(江宁)、苏杭二州建立四个朝贡衙门,江南三州为织造手工业的朝贡机构,而打牲乌拉则是纳贡方物特产的朝贡机构。

乌拉地方早在设置打牲衙置前就己设立了“乌拉地方嘎善”,从珲春前来的“嘎善达”是讷音富察氏迈图,年,清庭又设置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主要负责皇室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物,迈图转而就任第一任打牲乌拉总管,主要负责人参、貂皮、东珠、鲟鳇鱼、蜂蜜和松籽等地方持产的采集和管理。

总管衙门初没时位于乌拉街旧城(今旧街),年,因地势较洼常出水患,经时任总管穆克登将*报请,于年迁移旧城东高埠之地建置新城,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搬移于新城东部,下设总管、翼领、领催、珠轩达得管理官员,並设立打牲乌拉八旗。

清代建国后,对于皇贡,制定了独特的垄断制度,即在利用户部征收贡品之外,由朝廷内务府在地方设立衙署,为宫庭消费直接生产皇贡,其下有专事生产丝织品的江宁、苏州、杭州织造衙门,有采捕东北家乡、以渔猎文化特产为主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有清一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都是直属清内务府管辖的、专为皇帝纳奉特贡品的一个特殊的行*机构,它同一般的府、州、厅、县衙署的设置的区别,是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统治,因之打牲乌拉就成为朝廷直接经营的东北物产的采捕中心、生产中心。这是清王朝企望保存对祖先的渔猎传统精神、保持满族对东北家乡珍贵的渔猎物产的继续独享,而采取的垄断措施,是中国封建专制王朝下建立的“经济特区”。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吉林通志》记载:乌拉古城“远迎长白,可谓五城锁钥,近绕松江,乃是三省通衢”;“五城锁钥”、“三省通衢”的评价,系指乌拉在吉林、东北地区历史上,形势、地位之重要。自长白山奔泻而下的松花江,穿越丛山峻岭,渐入平川处,经吉林市城区,沿龙潭山岸北上数十里的这个乌拉古镇,民风淳朴、物产丰饶、闻名遐迩,今称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自治镇,它曾是清代为皇贡而设的特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

1)打牲乌拉,又称布特哈乌拉。萨英额在《吉林外记》中说:“布特哈,译言虞(漁)猎也;乌拉,江也。故有打牲乌拉之称。”“打牲乌拉”之命名,即取其寓意于渔猎文化的本质。

近年,著名的民族文化学家富育光先生在整理、研究满族说部《萨大人传》时发现,早在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城崛起、入主中原之前,“老汗王在世时,十分羡慕乌拉部。认为乌拉部的领土广,有东海,又有松花江,不用愁衣食之源。”

2)曾向子孙、近臣提出要在乌拉“建立后勤保障基地”的设想,此后,皇太极曾去乌拉围猎、视察,去实现努尔哈赤的夙愿和遗训。他曾在乌拉亲下特旨:“乌拉系发祥圣地,理宜将所遗满、汉旗仆原属……在乌拉设置安官,……捕贡兵丁,由京都总管内务府分司节制,不与驻防衙署干预”

3),富育光先生指出,努尔哈赤当年的夙愿,到皇太极开始考虑实现“长远之策进而确保后來大清所需永续的事业”,遂正式辟乌拉为皇室渔猎纳贡的特区。顺治十四年()成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定为六品,顺治十八年()升格为四品,康熙三十七年()定总管为正三品,总管地位一再升格,反映了清廷对这一皇贡机构、经济特区的重视。自清初首任总管迈图始,至宣统元年()末任总管乌音保止,历36任总管。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有品位的官员69员,其中总管(三品)1员,翼领(即辅堂,四品)2员,分左右两翼,协助总管统理衙署事务。5品翼领4员,分管采、捕鱼等业务。1翼分4旗,每旗设骁骑校1员,计16员。其他46员。领催以下的官兵名。其中领催28名,珠轩头目名,铺副名,打牲丁名。对下分上三旗、下五旗,管理着打牲丁采捕、进贡等事宜,又管辖五个官庄,称五官屯,直接纳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辖土地范围涉及今吉林省永吉县中部、北部、舒兰县西部、九台县东部、榆树县南部以及蛟河、双阳部分地区,管界周围五百里,村屯二百多处,男妇五万余口,实行了一整套具有独特的*治经济的统治和剥削形式。

4)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负责的贡品主要为东珠、鲟鳇鱼、貂、虎、鹿、野猪、熊等渔猎产品;其他还有鹰、雕、鹳、鹊鸟、鸽子、寒鸦、雀、雉等飞禽;有人参、百合、山药、韭菜、小根菜、松子、松塔、鱼笋及靰鞡草等野生植物;有小米、稗子米、铃铛麦、高粱米、荞麦等农作物;有蜃、鳖、细鳞鱼、鳟鱼、鲯鱼、鲤鱼、草根鱼、翅头白鱼、蝶鲈鱼、及“三花五罗”等,所谓三花五罗,即鳌花、鳊花、鲫花和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等八种淡水鱼的统称。

一些吉林的土特产品也列为贡品,诸如:御膳专用品的松子;蛟河烟,《吉林外记》中记载:“烟,……惟吉林省最佳。吉林城南一带,名为南山,烟味艳而香;江东一带,名为东山,烟味艳而醇;城北边台烟为次,宁古塔烟名为台片。独汤头沟有地四五垧,所生烟叶只有一掌,与别处所产不同,味浓而厚,清香入鼻,人多争买。此南山、东山、台片、汤头沟通名*烟。”*烟历史上也称“南山烟”、“关东烟”、一直是向皇帝献纳的贡品;九台其塔木乡产的、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田鸡;早在康熙年间就曾进贡大内的寒葱,辛温、微寒、熟吃色泽鲜艳,味美可口,据说伊通寒葱顶子的寒葱每采必以山下灯杆河水冲洗,快马七天,送至京城,即或暑日也不腐不枯。农作物中,乌拉街杨屯村附近旧街的白小米,俗称“稷米”、“御米”,颗粒整齐,色白发亮,口感香甜,老百姓是吃不到的,全要进贡献到皇宫……。

总之,在满族的东北故乡,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凡皇室需用,皆为贡品。有学者统计,打牲乌拉衙署贡品种类:按其品种的用途可分为食品、祭品,装饰品,药品、*用品和其它用品等等,共有种以上。

5)各色各样的贡品,供皇室祭示、享用,也企图保持努尔哈赤后代,永远不忘祖先基业。

“乌拉打牲协领衙门”

清时“乌拉打牲协领衙门”,设置乾隆五年()间。旧址在今乌拉街镇*府所在地,椐记载: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二门一间,大门一间。

“乌拉协领衙门”内设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关防处笔帖式、满文教习、领催、披甲及匠役等,多时达人之多。同时,分设两翼八旗。闲暇之时,令其官兵等人操练骑射,其阅操等事听其吉林将*示之。

“乌拉协领衙门”与“乌拉打牲总管衙门”两署职能不同,协领衙门所统是官兵,有出征、缉捕专责,平时因兵多差少,可应捕狩、农渔等举。而打牲衙门沒有出征和缉捕之专责,唯有採捕之专责。

宣统末年,两衙门合为旗务承办处。

“打牲乌拉的汉八旗”

顺治十四年(),清*府正式宣布成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为了扩充贡鲜人力,除了大批旗人携眷来到乌拉地方外,一大批汉人也被差拨到打牲乌拉,並编入打牲乌拉汉*八旗,这批汉人,大部分来自山东登州府的萊阳县。

一、来自莱阳县卢家庄的卢姓,在顺治八年()差拨到打牲乌拉,卜居卢屯(今乌拉亍满族镇卢屯村),编入打牲乌拉协领衙门新汉*厢白旗。

二、来自莱阳县马格庄的万姓汉民,顺治二年(),命迁打牲乌拉城,卜居万屯(今乌拉亍满族镇万屯村),编八打牲朝贡采珠八旗新汉*厢红旗。

三、汉人谢姓,祖藉萊阳。顺治三年(),因拨民迁到打牲乌拉城,卜居旧亍(今乌拉亍满族镇旧亍村),编八打牲朝贡采珠八旗厢*旗。

四、祖籍莱阳县侯家滩的汉人侯姓,顺治八年(),拨民命迁打牲乌拉城,卜居侯屯(今乌拉亍满族镇大常村侯屯),编入打牲朝贡捕渔八旆中的新汉*正白旗。

五、祖藉莱阳韩家庄的汉人韩姓,康熙十四年(),为了扩大贡鲜力量,拨到打牲乌拉城),卜居韩屯(今乌拉亍满族镇韩屯村),编入打牲渔捕八族中的新汉*厢蓝旗。

六、祖藉登州蓬莱县刘家沟的汉氏刘姓,在顺治二年),因拨民来到正在筹建的打牲乌拉城,卜居刘家崴子(今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刘家崴子村),编入新汉*采捕正白旗。

七、祖藉山东的顾姓汉人,因拨民,于顺治年间迁至打牲乌拉城,卜居旧站(今乌拉亍满族镇旧站村),隶属打牲捕渔八旗新汉*旗人。

八、祖居湖北宜昌胡家庄的汉民胡姓,其祖隨打牲乌拉奉命进剿湖北反清势力投旗后来到打牲乌拉城,卜居旧亍(今乌拉亍满族镇旧亍村)。编八打牲捕渔八旗中新汉*厢红旗。

原系回民的常氏,祖藉安徽,世居辽阳。始祖是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后金时期编入陈汉*正自旗,传至十九世祖常邦国时,于顺治八年()奉旨由辽阳城命迁打牲乌拉城,卜居乜司马村(今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乜司马村)。

十、祖居山东登州府福山县曾家庄的汉民曾氏,于顺治二年()因拨民迁至打牲乌拉城,卜居曾通(今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曾通村),编入打牲朝贡采珠八旗中新汉*厢*旗。

十一、辽阳藉的陈汉*张姓,后金时期拨迁到打牲乌拉城,卜居康屯(今乌拉亍满族镇大郑村康屯)。

十二、辽阳藉的陈汉*何姓,后金时期拨迁到打牲乌拉城,卜居何屯(今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何屯村)。

乌拉满族中的特殊成员——弓通张氏

弓通村,与乌拉城隔江相望。年乌拉国被努尔哈赤所灭,乌拉地面一度人烟稀少,随着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建立,不断有旗人从东北各地拨迁而来,其中包括弓通村张氏。这个家族专为宫廷制弓造箭为务,因得名“弓匠通村”,弓通是现代简称。

清代乌拉是一个移民地区,大多都是因打牲乌拉的需要拨迁而来,在此扎根繁衍而成为土著。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並贯穿始终的民族*策,这一*策是将清朝来源与族属不同的国民划分于“旗人”与“民人”。旗人指被编入旗藉的民户,在乌拉辖地的旗人,均为满洲八旗旗人和汉*八旗旗人。

在清入关前被编入旗籍的满洲人称“佛满洲旗人”,入关后加入旗籍的称“伊彻(新)满洲旗人”,入关前加入旗藉的汉人称“陈汉*旗人”,入关后加入旗藉的汉人称“新汉*旗人”。

八旗内部又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弓通张家在后金时期做为汉族入旗的旗人,而旗份还是厢*族,正常应属汉八旗,可事实上,这个家族在拨迁乌拉之前所隶却是(佛)满州厢*旗的旗藉,成为汉*旗人中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

满洲厢*旗张氏何以被称满洲旗藉,确实值得探讨的深课题和研究的对象。

作者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满族文化网2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立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