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到,“卡农”“中介”“水房”这些司空见惯的词语,在电信网络诈骗背后的黑灰产业链中,却有着别样的含义。近日,辽源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周密布控、深挖彻查,成功摧毁一个帮助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资金流转的犯罪团伙,铲除犯罪窝点4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涉案金额余万元。
此案不仅是辽源公安机关开展“断卡”行动以来破获规模最大的一起案件,同时,案件的全链条侦破,也成功地揭露出电信网络诈骗背后最主要的帮凶——“洗钱”产业新近滋生的各种犯罪套路和手法。而“卡农”“中介”“水房”等产业黑话,也从侧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隐藏在诈骗分子背后的帮凶们,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的种种灰暗行径。
侦破:长线作战,一网打尽年3月末,辽源市公安局东吉分局接到国家反诈中心推送线索,发现辖区有4张银行卡存在异常,涉嫌存在违法犯罪活动。
东吉分局民警迅速核实,锁定这4张银行卡持有者为辖区的王某伟等三人,另外二人分别是他的妻子及内弟。通过反查账户,民警发现其资金流水额高达余万,再经调查,让民警惊讶的是,王某伟及其妻子、内弟均无工作,也未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如此高额的资金流水发生在他们身上,极不正常。
东吉分局*委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深度研判,立即成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专案组,开展侦办工作。掌握了王某伟的相关情况后,专案组并未草率行动,而是长线作战,开展隐蔽侦查。
经过多日的暗中侦查,耐心观察的民警发现,王某伟的行迹愈发可疑,没有职业的他,整天无所事事,频繁出没于火车站附近及市区里多个小区内的日租房。
在市公安局多个部门的联合侦查下,专案组继续深挖扩查、循线追击,最终确定以王某伟为首的犯罪团伙,以火车站附近及其他三个小区内的日租房为窝点,通过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帮助上游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撑,开展诈骗资金结算、转移等违法犯罪活动。
5月11日,专案组兵分三路,经过16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将该团伙12名成员全部抓获,无一漏网。当场扣押现金2万余元、手机16部、银行卡58张、电话卡17张、车辆2台。
经过审讯和深入调查,专案组发现,这个犯罪团伙已形成产业链条化,其上有“水房”掌控全局、旁有“操盘者”技术支撑、中有“中介”承上启下、下有“卡农”提供载体。
经过民警的精细梳理,这个从上到下各环节分工明确、各角色定位清晰的黑灰产业链,终于浮现出了全貌。
“卡农”:4天“躺赚”1.5万
黑语解读之“卡农”——系指专门为电信诈骗等犯罪分子提供银行卡,用于流转涉案资金,进而非法牟利的犯罪嫌疑人。
在此次辽源警方打掉的犯罪团伙中,有一半以上的角色都是“卡农”,他们全部来自外地,户籍多为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龄最小者仅25岁,最长者也不过43岁。
这些人为什么会从外地(其中两人来自公里外的甘肃礼县)来到辽源,冒着风险从事违法活动?办案民警统计出的数据,显示出了其中的利害。
经查,这些“卡农”依据其提供银行卡所刷的流水金额,按一定比例收取报酬,其中一名“卡农”仅仅在4天时间里,便收入了1.5万元。期间,这名“卡农”连具体的转账操作都不用干,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就把高额利润赚到手。
“中介”:筛选严格,专挑“白人”
黑语解读之“中介”——系指通过社交软件招募,并组织、率领一定数量的“卡农”,为上线“水房”提供资金流转业务,从中谋取一定比例手续费的犯罪嫌疑人。
这些“卡农”如何聚集而来,便涉及到此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中介”。在此案中共有2名“中介”,分别来自吉林舒兰、河北晋州,为了“安全”,他们在平时的“业务”往来中“各自为*”,互不交叉。
经查,这些“中介”熟知该产业操作流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