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丰收我的节
年9月23日为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龙潭作协为了配合“我的丰收我的节——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主题作品征集活动”,特意组织了一次金秋采风活动。本期的群课作业以“我的丰收我的节”为主题,配合这次征文写出我们心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赞美和对家国情怀的真实表达,展示70年来农业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新时代新农民的风采。
本期群课作业共有26位作者参与,我们依然分诗歌、散文两个栏目刊出。
本期散文作者:任玉梅静泊何萍朱胜男周吉福于灵芝小雪林子刘晋宏蔷薇于贵财卢国强
谷子熟了霜满天
文/任玉梅引子谷子,去壳就是小米。古称粟,稷,亦称粱。它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粮食作物,追寻它的历史行踪,比我们熟读的诗经还早两千多年。民以食为天,而统治者贵为天子,所以他们常常把自己统治的江山同社稷等同,而“稷”就是我们吃的小米!可见小米并不“小”。如果往大了说,小米饭滋养了一个民族的生息并不为过。谷子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它的大部分产区在*河中上游的西北干旱地区。而在东北平原广袤的黑土地上,也盛产一种白小米,而且这种白小米竟然和一位皇帝有关。让我们具体些再具体些吧:在东北,在吉林,在吉林的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那里出产的乌拉街白小米,曾经是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贡奉朝廷的贡米。而乌拉街的穷八家村,正是当年康熙皇帝东巡时所赐地名。传说当年康熙大帝东巡吉林时忽遇暴雨,一行人马不能前行,只得暂住一个小村子。康熙帝被一场大雨淋湿后,冻得浑身发抖,龙体欠安,而途中给养又供应不上,只好派人出去寻找吃的。一个妇人拿出家里仅存的一碗煮好的小米粥敬奉给皇帝。康熙皇帝喝下后,顿觉甘滑润口,贴心暖肺,精神为之大振,于是又派随从出去盛粥。当时的贡米都上交官府作为朝廷的贡米了,翻遍全村八户人家也没有找到。康熙一面赞叹小米好吃,一面感叹地自语道:只有八家——穷八家!从此,穷八家这个地名,就由这位皇帝叫开了,并一直叫到现在。而现今,用穷八家商标注册的乌拉街白小米也因此享誉八方,昔日的贡米,早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而它的传承人就是乌拉街穷八家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常恕清,人称小米哥。一位皇帝,一个村子,一位农民,因为一种白小米,让历史穿越时空,在这里交汇相融。一、最初的小米情怀“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这是公元年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打牲乌拉时,面对这浩浩荡荡的松花江即兴而作的《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发源于吉林长白山天池,是东北三江之源,它沿途汇集了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吉林市区呈反S型穿过后,流经乌拉街时微微地向后靠了一下,然后打了一个漂亮的漩涡,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冲击扇平原。而这块冲击平原堆积的油沙土,酸碱适度,正好适合谷物生长。于是,这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清代打牲乌拉进奉贡品乌拉街白小米的基地之一。乌拉街是满族的发祥地,农民常恕清的家族,是满族镶白旗的随旗一支,自从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他们家族就生活在乌拉街穷八家村,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经营皇家贡品——白小米!常恕清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穷八家,依然名副其实的穷。他出生的年代,伴随着的是饥饿和贫困。他家共有八个孩子,他排在最末。他一出生母亲的奶水就不足,是妈妈用小米饭把他一口一口喂大。在他的记忆里,小米饭就是母亲的乳汁。白小米,色泽晶莹,润泽透亮,用它熬出的小米粥,粘稠润滑,口感软糯、味道甘甜,自然醇香,最适合妇女,老人,孩子食用。白小米之所以能和珍贵的东北特产——人参、貂皮、鹿茸等成为打牲乌拉贡奉朝廷的贡品之一,是因为小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现在的营养学专家已经提出,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锰、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而且对抗泻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都有帮助。还能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的细菌滋生,还能治脚气病,神经炎和癞皮病,失眠、头疼、精神倦怠、皮肤“出油”、头皮屑增多等症状,堪称米中的脑白金。但是在常恕清小时候生活的年代,农村还是集体经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因其产量低,耕种收获都非常繁琐,种植非常有限。常恕清记得,那时候农村大部分农田种植的都是玉米、大豆、水稻,而谷子,只是零星儿地在松花江边上的油沙土地种植一些,所以白小米就非常珍贵,平时在餐桌上根本看不到,只能作为珍贵的月子饭,或者谁家老人生病了才能喝上几碗小米粥。当时,每家每户都按人口分几分自留地,母亲就坚持在自家的自留地种上一些谷子。父亲常年胃病,只能靠吃白小米来养胃。常恕清上小学的时候,农忙时节,他帮家里干的最多的农活,就是薅谷子地里的野草。农历的五月间,谷子地里的谷子和莠草一起长高了,庄稼人要把莠草铲除,而且还要给谷子间苗。红日当空,烈日炎炎。这时候给谷子地薅草,简直就是挥汗如雨,他和谷子地里的野草一样,焦渴难耐。薅谷子既不能蹲着,也不能站着,只能弯下腰骑在半米高的谷子地垄上,不要说炎炎的烈日照在背后,就是那疯长的野草和谷子的叶尖儿也时不时扎痛你的眼睛。而且,谷莠和谷子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很难把它们分辨出来,稍不注意就会把谷子薅下来。这是一个既劳累又得精力集中的活计。望着长长的地垄,他就在心里恨恨地发誓:一定要离开这块面朝*土背朝天的穷八家村。他望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心里想有一天我一定飞出这片土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他知道,想要飞出这片土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他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高中时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学校读书,他克服重重困难,咬牙坚持下来了。年,常恕清高中毕业却仅以几分之差高考落榜了。那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这个家全靠母亲维持着,望着母亲那充满失望和无奈的眼神儿,他虽然心有不甘,但他还是没敢提“复读”两个字,他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回乡当了农民。二、困惑与坚守心中的理想破灭后,那种失落和无奈,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了。他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出神。既然命运安排他还得当个农民,那就老老实实地当个农民吧,他攥紧拳头的手又慢慢地松开了。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改革的春风已经吹到穷八家了,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已经分到农民自己的手中。常恕清毕竟是高中毕业的“高考漏”,他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他意识到,土地改革后,农村将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要抓住这个机会,认认真真地当个农民。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活儿基本都会,他在自家分的几亩地里摸爬滚打,但是几年下来,虽然生活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最起码的,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也只是解决个温饱,距离国家提出的小康生活还差得很远很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仅仅温饱绝不是他的要求,他志存高远,心里还有着更高的追求:首先要挺起腰杆儿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当时很多农民都离开土地进城里打工了。常恕清却不为所动。他知道他的根在农村,进城里也不是“城里人”,只能是给人打工讨一份生活,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这不是他所要的生活。但是,他也知道仅仅靠自己的几亩三分地摸爬滚打,也不会达到他心中的理想生活。在农村,他像一个豹子左冲右突,尝试着各种突围。他种过瓜,开过瓜园;开过豆腐坊,走街串巷卖过干豆腐,卖过大煎饼;开过小卖店,在当地,经营各种小商品批发。有的赚了点,有的连老本都赔进去了。几经折腾,十几年过去了,他的生活只能说是改善,根本没有达到他所期待的目标。他一度产生了彷徨和郁闷,甚至想放弃土地也进城里打工。一个契机,转变了他的想法,也开启了他十几年的农民转型新模式:做一个有发展眼光,有战略意识的现代农民。一次他和一个朋友逛超市——九十年代初,大型超市在他就近的吉林市还刚刚运行。望着琳琅满目的货架食品,最让他惊奇的是,一种普通的玉米面经过加工后可以卖到五元钱,一种普通的*小米标价也是五六元。这对比当时的物价,最贵的大米白面也卖不上这个价钱。他一问才知,那些都是经过深加工的有营养的绿色食品。这让他突然想起了自家地里产的白小米。穷八家的白小米可是昔日的贡品啊,穷八家可是当年皇帝老爷特赐的御名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守着一堆金子还到处要饭吃。回到家里,他开始做与谷子有关的各种功课:从选种,到播种,耕耘,收获,然后销售,每一个细节他都仔细琢磨研究。他不但要种谷子,还要把谷子种出文化来,让满族文化通过白小米传承下来。对于一个满族后裔,他要勇敢地传承和担当下来。他庆幸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三、现实和远方目标一旦确定下来,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规划。食不厌精。那些把普通的玉米面和*小米能卖上好价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精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饱已不是唯一的目的了,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出文化和品味。常恕清算得上种植白小米的世家了。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获,谷子顺应每一节气,每一个农时,如何下种,如何耕耘,如何收获,他都了如指掌。为了达到精耕细作,让白小米还原为“贵族身份”,他给自己种植谷子立下三条规矩:一是坚持传统方法种植,保持白小米最初的品质。每年的四月二十号左右开始打垄,然后用滚子压实,五月中旬开始播种,用点葫芦古法点籽。六月份开始人工田间间苗。采用这些传统的方法种植,虽然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多,成本比较大,但是却把传统的农耕文明传承下来了。这也是他对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满族先辈们一种最好的纪念和告慰。二是坚持绿色化农业,在谷子种植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坚决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让人们吃上健康放心的有机白小米。三是谷子收获后不落地,避免和泥土混合,保证没有一粒砂子。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秋天割完谷子后,一捆捆码起来,入冬后,把空旷的场院浇上水,等结冰后在上面打场。辽阔的冰面像一面镜子,谷子铺在冰面上,脱粒,扬场,最后装袋,再磨成晶莹的白小米。整个过程,一粒沙子也混不进来。第一年,常恕清按照自己规定的三个标准,把自家的责任田全部种上了谷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秋天谷子丰收了。望着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穗,常恕清终于露出了难以遮掩的笑容。但是,由于没有销路,没有开拓好市场,再好的东西也没有人认领。家里一袋袋磨好的白小米像嫁不出的姑娘,幽怨地躲在墙角。最后只好和普通的白小米卖一样的价钱。常恕清大概算了一下,连自己当年的投资都没有赚回来。这时候,他才真正领会到了,他春天参加市科协组织的农民阳光培训时,一个老专家讲过的“做一个现代农民也要有战略发展眼光”的真正意义。如何把自己生产出来的有机白小米卖一个好价钱,这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只靠种地就能完成的,还要把眼光投放到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的竞争。而且,要形成一个品牌产品,单靠他自己单枪匹马肯定不行,必须形成一个规模,一条产业链,建立一个农村示范区。四、情怀依旧笑春风年4月8日,几经运作,常恕清的谷子种植终于由最初的五家农户合作,发展成为吉林市龙潭区恕清种植专业合作社,常恕清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种植面积达到六十多垧,而且逐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成立后,他随即注册了“穷八家”商标。当时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满意,如今的穷八家村已经改名叫杨屯了,现在国家大力主张脱贫致富,谁还愿意和“穷”字沾光呢。常恕清从小就喜欢文学,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没事就愿意动笔写点啥,他想到了有关白小米的记忆,想到了穷八家村名字的来历,常恕清坚持自己的看法:穷八家可是有来头的,御赐的名字,有历史有传说;况且,一个“穷”字,会有一种特殊的效应,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后来的销量证明,“穷八家白小米”成为注册商标后,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了。穷八家被吉林市命名知名商标,并获得第二届雾凇冰雪节旅游产品奖,吉林市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如今的穷八家白小米,早已走出吉林,在全国各地经销,而且供不应求。常恕清也被评为吉林市科技致富大王,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常恕清终于因为种植谷子成就了他最初的梦想,让自己做了这片土地的主人。他经营的白小米已经打造出多个品牌,有母婴米,贡米,营养米,五谷米等等,而且培育出了白小米、黑小米、绿小米等多个品种。并且以小米为主要原料深加工出各种满族特色美食,他自己也成为满族食品非遗传承人。因为种小米出名了,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米哥。他平时愿意写点东西,他给自己起的笔名是谷子地,偶有诗歌发在报刊杂志上,他都会眯起米粒一样的眼睛欣慰地笑着,那种满足感像望着成熟后的一片金*的谷子。在一次产品推介会上,他自嘲地说,别人都叫我小米哥,不仅因为我是种小米的,还因为我长着一双小米粒的眼睛。他的眼睛确实不大,却闪着米粒一样晶莹的光泽。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爱哼着烂调的情歌,而且自己任意串词。高兴的时候唱,心里烦闷的时候也唱。望着秋阳下一片成熟的谷穗泛着金*色的光芒,他又唱开了:谷子熟了霜满天,小米哥我深情望远方……幸福花开
文/静泊
在一片绿树的掩映下,那座浪漫的“花海小镇”就位于金珠镇农林村的一片农耕之地中,门前环抱一片缀花草地,放眼望去,金盏菊、薰衣草、加拿大美女樱、冰岛虞美人等各类花木组成了一片亮丽的七彩花海。但五年前,这里却还只是一片光秃秃的20公顷停耕还林山地。
从农业之乡到新型城镇化示范镇
金珠乡位于吉林市的北部区域,美丽的松花江从乡域西部流经而过。优质的水源,让金珠乡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民*部将郊区的金珠乡划归龙潭区管辖后,金珠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吉林建龙钢铁的新项目落在了金珠乡西部后,开辟了金珠乡的工业格局,也标志着金珠乡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金珠乡为此重新进行了规划,以国道为界,国道的西部是平原,被列为工业区;国道的东部是山地,被列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年,龙潭区委、区*府批准金珠撤乡设镇。也是在这一年,金珠镇被列为全省22个新型城镇化示范镇之一。当时,吉林建龙公司新项目已投产运行,金珠的工业迅速发展。如何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摆在了当时金珠镇*委班子成员的面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时任镇*委书记带队,镇*委成员组成的考察组走遍了全省其他21个示范镇,通过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为金珠谋划新的发展之路。在众多项目之中,通化金江花海的品牌运营和经营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金江花海是通化市金厂镇在年实施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该项目位于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夹皮村江沿五组,当年建设,当年就收到了较好效果,吸引了很多游客。时任金厂镇的*委书记在接待金珠镇考察组时,被考察组的诚心所感动,将建设金江花海的经验倾囊相授。考察结束之后,镇*委立刻召开了研判会,全体成员一致决定—“咱们就干花海”!但,怎么干?从哪里开始干?在哪里干?是摆在当时决策者面前的难题。
从20公顷停耕还林山地到美丽的花海奇迹
花海项目确定了,如何为花海项目命名让时任镇*委成员煞费苦心。为了让金珠镇在以后的发展中多一份机遇,时任镇*委成员经过多次商议后,决定将花海项目命名为“北纬44度金珠花海”。这是因为法国的波尔多、美国的加州、中国的*都与金珠镇处于同一纬度上,这三个区域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葡萄种植基地。
在为花海选址时,时任镇*委成员首先想到了农林村。农林村地处金珠镇的东南部,位于现代农业规划区内。该村有农户户,人口人。农林村因为没有资源和资产,这些年,一直没有村集体经济,当地农民多以种地为生,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为了加快农林村的发展,时任金珠镇*委成员决定在该村投建温室采摘项目与花海项目,双管齐下,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金珠镇是我的故乡,也是我参加工作的地方。年,因为工作调动,我再次回到故乡工作。而那时,正是花海建设筹备之初。我还记得,时任镇主要领导带我到农林村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诉建设花海、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伟大构想。说伟大,其实一点不夸张。农林村发展旅游既没有人文资源优势,也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在农林村建设花海,发展旅游业,需要太大的决策勇气,也需要承担太大的决策风险。
初春,花海建设的大幕拉开了。由时任镇*委主要领导牵头谋划,其他领导分工负责,选派专人全程参与的花海项目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干起来了。要建就建标准的景区,参照A级景区评定标准,接待中心、售票处、大食堂、超市、水洗公厕,一个个项目先后确定,迅速投入了建设中,一场无法想象的改变正悄然而来。虽然我们没有旅游的经验,但大家一边学一边做,思路在一天天清晰,前景在一点点明亮起来。育花苗在3月底首先进行,镇农业站的技术人员责无旁贷地冲在了前面,每日精心照看。
在建设中完善,在建设中提高。景区越来越有样子,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藤蔓长廊、廊桥、浪漫之约草屏、百花亭、碧波亭、桃源亭、双心花环、花海大门、民俗院等花海的标志性景点一个个诞生。
苗床里的花苗,健康快乐地疯长着。5月29日,花苗移栽工作正式开始,我和50多名机关干部顶着炎炎烈日,整地、覆膜、打眼、栽苗、浇水……在劳动中,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各担其责,老同志带头冲在前面,青年干部也发挥了骨干作用。镇机关干部的热情影响了辖区内14个行*村的村民,各村自发组成的义工队伍纷纷加入了花海建设之中。花海的每一天都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在我的记忆中,至今保留着午休时大家席地而眠的情景,保留着几位同事累得晕倒的画面。
在建设、移栽的同时,花海的宣传工作也全面展开。宣传组录制了彩铃,设计了宣传单,制发了
文/卢国强
阳光有七种颜色,赤橙*绿青蓝紫,老爷岭有几种颜色?分不清。春天的时候,草色葱茏,举目黛青。惊蛰的雷声如发轫的战鼓,所有的种子都蓄势待发,所有的动物均生机勃勃,饱尝严冬的桎梏,满山的叶绿素都期待着复兴。而老爷岭的夏天又显得特别喧闹,喧闹得让季节无所适从。在那馥郁、热烈的气氛里,老爷岭所有的植被都牙龈肿痛,它们在耐心等待,等待瑟瑟的秋风给它们败火,等待初冬的第一片雪花为它们降温。
地球侧身飞行,它稍微偏转一下角度,太阳就远了几千公里。地球上的动物开始穿衣服,而植物正相反,依次脱去戎装,变得无比轻盈和隽永。
起雾了。森林里水汽太重,一部分渗到泉水里,滋养树木、水草还有长了绿毛的苔藓;一部分升华到空中,变成岚,变成霰,飘走了;一部分凝结成霜,附着在暗流涌动叶脉上,衍射着太阳的光芒。
白露是一付催化剂,把老爷岭的森林变成了万花筒和调色盘。自打新建的木材检查站升起红色的防火旗,电锯的尖叫声便销声匿迹。森林里最后一棵倒木也幻化成泥,采参的老把式至少十年没上山了,二唤夫妇是林海最后的守望者,他们把通沟上游的溪水拦截成塘,肥硕的林蛙和烂漫的秋光便有了放飞梦想的天地。
最先感知季节更替的是落叶松。它不喜欢葳蕤和浓郁的环境,以它的性格,与其让它在万绿丛中苟且,不如在暴风雪中受虐。整个夏天,落叶松都把针叶当成武器,与火辣辣的阳光对抗。所以,它的针叶最先被烤焦了,纷纷扬扬落了一地。落叶松的脚下除了蘑菇之外不长别的东西。老爷岭的松蘑又称美味牛肝菌,能长到盘子那么大,即不腐烂,也不长虫子。森林是真菌的世界,蘑菇是真菌的家园,作为真菌的造型艺术,蘑菇是老爷岭生物链最初的那一环。
桦树不扒皮,三年变成泥,细菌的力量十分强大,每棵倒下的白桦都让你心碎,那单纯无辜的眼神令你心生怜爱。白桦林的叶子与银杏树叶片有的一比,都是金*色的,从不会辜负掠过头顶的每一缕阳光。被暖色呵护的纯净能熨帖受伤的心灵也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白桦林永远不会孤独,永远都会有仰慕者镇日长坐,临摹写生。
楸树往往都十分高大,树荫很浓,深秋时节,在树下行走或者午睡,会被掉下的核桃砸醒。核桃比香水梨小,外层*褐色的皮囊有*,扔进河里,会*死里边的鱼虾。内核坚硬,沟壑纵横,常被用来形容老太太皲皱的脸皮。但是与沙皮狗一样,越丑越有人买账,作为手把件,老爷岭的核桃被收藏家炒得很离谱。
森林里的核桃太多,符合收藏的毕竟太少,大多数核桃都被砸开硬壳吃掉了。广告说一天吃六个核能考上大学,我看未必,老爷岭的狗熊天天啃核桃,没看见那只进化成人。采核桃比采松籽安全,松籽高高在上,采松籽的人要借助电工用的脚蹬子一步步往上攀援,作业时突然分神,失足掉下来的事件时有发生。核桃树分部广,产量多,价格也没有松籽昂贵,没必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通沟人管采核桃叫捡核桃——捡那些自然脱落的核桃。农民对文字的拿捏十分准确。
楸树一定是在最后一颗核桃被人捡走后开始变色的。对于聪明且嘴馋的人类来说,没什么困难能挡住吃货的脚步。楸树的脸气成紫色,叶子便在抽搐中枯萎飘零。
橡树是松鼠的乐园,橡子面在饥馑年代能救人性命。现在橡子独属于松鼠,它大可透过泛*的橡树叶享受正午阳光,也能把树枝当成秋千在摇摇欲坠的藤蔓间表演杂技。如果有野猪前来骚扰,那一定是落叶下新生的地衣释放了诱人的香气,森林里的动物都有自己的菜谱,蘑菇和松籽属于大众情人,苦涩的橡子则是松鼠的专利。
白露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最鲜艳夺目的当属紫红。而老爷岭的红色多集中在槭树上。这种树如柏树般坚硬而且身形扭曲,上营人叫它“拧劲子树”。拧劲子树在浅秋开始变色,仿佛与季节较劲,天气越冷越红,直至深秋,分别经历浅红、粉红、胭脂红、水红、深红和大红。每次变化都是在你不注意中悄然进行,待秋霜点过,一夜之间变成紫红,这多半会令你惊诧,你会感叹流年飞逝,季节在不经意间已黯然转身。
紫红是槭树的极致,极致过后,树叶脱离母体,顺水飘零。即便同一棵树,根部和树梢的叶子也不尽相同。而整个老爷岭,所有的颜色都在渐变,都要变成火的颜色。仿佛,老爷岭要把整个夏季积攒的能量,都在这短暂的秋风中释放出来。
槭树树形扭曲,因此很难长得太高,但是我岳父家地头的一棵却格外高大,而且粗壮。尤其在一大片落叶矮乔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无数个疲惫的傍晚和湿漉漉的清晨,槭树在地头的林子边,像一只熊熊的火炬,照亮岳父躬耕的身影。地是岳父在生产队时代开垦出来的,从泥土里捡出的足有两火车皮的石头纪念碑一样矗立在田埂边。岳父说,吃代食品的年代,要是没有这几亩荒地,能不能活下来还不一定。岳父的手指像漆树,脸颊像核桃皮,身板却如松树般坚挺。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手里摩挲着一穗穗玉米,像在抚摸小孙子稚嫩的头皮。
万山红遍不是老爷岭的终极目的,变幻莫测的光影是大自然叙事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光怪陆离,掀开季节的裙角永远无法洞察整个宇宙的奥秘。不管世界如何变幻,白露始终是农民的节日,那些堆在山脚的金灿灿的玉米,与老爷岭的万般秋色,构建出庄稼院里幸福绵长的日子。
1
编委会
顾问:桑永海宋虹李洪元编委:郝志光任玉梅徐颇修瑞周吉福武聪颖寂静海英半酣潇远主编:任玉梅编辑:嫣然半酣
平台制作:岸芷汀兰
()
诗歌——如烟如诗()
散文——如烟往事
()
诗歌——桥()
散文——桥
诗歌——水
散文——水
诗歌——一半
有关“杯子”的不分行短散文
()
诗歌:蝴蝶、端午及其它
()
诗歌——山()
散文——山
()
六月草原行——诗歌篇()
六月草原行——散文篇
()
中秋佳节话明月——诗歌篇】()
中秋佳节话明月——散文篇
()
“我的丰收我的节”(诗歌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