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老人,自己摘菜自己做饭;岁的老人,自己穿针引线纳鞋底;岁的老人,在家抢着做家务……这些硬朗得让人艳羡的老寿星就住在经开区福源村。
福源村位于经开区东南方,这里,岁以上老人有5人,90~99岁的33人,80~89岁的人,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在村老年协会会长李建康眼里,村里80岁的人“看起来还年轻”,90来岁的人“也不是那么老”。昨天,小编慕名来到福源村,探寻这里的“长寿密码”。
一头银发,身穿大红色针织衫,看起来精神矍铄——这是福源村前8组周吴氏老人留给给小编的第一印象。上午,当小编来到老人家中时,岁的她正坐在厨房门口跟做饭的小儿媳吴美芳聊天,“我孙子早上才把我接回来的,去大女儿家过了个把月呢。”看到小编,周吴氏主动开口道。
一边剁着肉末,吴美芳告诉小编,老太太一到家就点好了午饭菜,说今天想吃肉圆青菜汤,“你看,这青菜和苋菜也是她择的,一点也不肯闲着,哪里像是一百多岁的人呀!”吴美芳指着一旁灶台上洗好的菜乐呵道。
周吴氏共育有3儿2女,如今,每逢家庭聚会,内外子孙后代起码得坐上5大桌,尤其让老人感到骄傲的是,子孙们个个都很孝顺:家里的营养品和零食从未断档,逢年过节,更是要摆满了老人的房间。老人家从81岁开始,就跟着小儿子生活,其他4个子女也轮流接回家照顾,平日里洗澡擦身,梳头聊天,照顾得无微不至。
△老人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
“我妈喜欢吃菜喝汤,一日三餐都很准时,像牛奶、蛋糕、八宝粥这些老人家喜欢的零食,她都不爱。”小儿子周富生介绍,老人头脑清醒,亲友邻居都认识,除了耳朵稍微有点背,身体硬朗得很,每天还要出门散散步,再去邻居家串个门。而对于记者最关心的长寿秘诀,周吴氏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有一群孝顺的儿孙,顺其自然罢了。”
△小儿子周富生陪老人散步
在福源村,子孙贤良孝顺,老人长寿幸福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今年岁高龄的何林氏是福源村后1组村民,去年秋天,老人家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便卧床不起。每天早晨,75岁的儿媳妇刘菊香都会蒸上一碗豆油炖蛋,端到床前一勺一勺喂老人吃完;3个女儿也三天两头过来帮着照顾母亲,82岁的二女儿何桂英更是风雨无阻地每天去老人床前“报道”。
△刘菊香拿着牛奶喂给何林氏
“跌跟头之前,老人家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生活能自理,喜欢吃肥肉和猪脚汤。”何桂英告诉小编,两个月前,老母亲还能跟自己聊聊天,现在脑子也不太清醒了,有事就只喊“小珍啊的(儿媳妇的小名)”。“要不是有这些孝顺的儿女,老人家可能早就不在了。”邻居徐兰芳说。
包石氏,岁,福源村前3组村民。小编见到她时,她正坐在竹椅上专心地纳着鞋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头上还戴着一朵香香的栀子花。
老人59岁的大孙媳石纪凤告诉小编,自打自己结婚以来,老奶奶就一直与她们一起生活,如今已有30多年。平日里,家里做菜都是先盛出一部分来,然后留一点在锅里,多煮一会给老太太吃。“老人家从不挑食,一顿能吃三个肉圆,菜粥、菜饭能吃上一大碗,还喜欢吃酸菜鱼。”石纪凤说。
“奶奶特别勤劳,自己的事情她都坚持自己做,前阵子家里打油菜,还要跟着我们去田里帮忙,我不让她还生气,说我们嫌她做不好。”大孙子包文勇告诉小编,闲着的时候,老太太就在家翻翻找找,找点旧布料做做鞋垫,“穿针引线什么的,我们都看不见,她都是自己来。”包文勇说。
△包石氏纳的“长寿牌”鞋垫
“富阿的,富阿的呢?”看到小编造访,躺在沙发上小憩的何奶奶立刻叫起了孙子徐太富的小名,寻声而来的孙媳妇包红美跑到她身旁道,“您别急,一会我们去饭店吃。”“老人家以为家里来亲戚了呢!”转身包红梅向小编解释道。
今年岁高龄的何姚氏是福源村前1组村民,拆迁后一直由孙子孙媳照顾。
当小编来福源村11组村民丁林氏家中时,岁的她正吃着午饭,一碗炒苋菜,一碗稀饭,看着甚是清淡。“喜欢吃素,不喜欢吃硬饭。”丁奶奶说,苋菜是自己刚从菜园子里摘的,粥是儿子上班前煮好了的。“怕我不够吃,还煮了红枣桂圆汤,我给你们弄点喝喝。”丁林氏一边说,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休息。
丁奶奶说,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都能自理,目前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女儿、孙子、外孙们也都很孝顺,常常带着吃的来看她,家里牛奶、桂圆之类的小零食从不断线,过得很知足。
说起村里的“孝文化”,福源村老年协会会长李建康如数家珍,“不管村里日子是苦是甜,每年雷打不动都要对全村80岁以上老人开展慰问,还会组织老年人踏青游玩、为老寿星祝寿等活动,这些孝老敬老的做法,让村里的老年人感到很是幸福、也很是自豪。”
△组织老年人春游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我们福源来说,老人就是我们村的宝,是我们打响‘孝和福源’的金字招牌。”福源村*委书记徐纪荣表示,小孝齐家,大孝兴邦,目前,村里已投资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2亩的孝文化园,将更好地推崇孝行为,扩大孝的内涵,宣传孝规范,维护好老年人的权益。
△福源村孝文化园
编辑
云舒兰制作
笑忘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